X
溯农图片

一个账号同步登录溯农多个系统

肾毒蛾


简 介

英文名Pear tussock moth异名豆毒蛾、大豆毒蛾、肾纹毒蛾 肾毒蛾Cifuna locuples Walker属鳞翅目,毒蛾科。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东近国境线,西限自陕西、甘肃折入四川、云南,并再西延,采于西藏的墨脱、错那。

[为害症状]肾毒蛾以幼虫食害大豆叶片,将叶片咬成缺刻和孔洞,当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造成植株衰弱,产量下降。

[发生规律](1)世代。长江流域每年发生3代。(2)越冬。以幼虫在枯枝落叶或树皮缝隙等处越冬。在长江流域,4月份开始为害,5月幼虫老熟化蛹,6月第1代成虫出现。

[形态](1)成虫。雄虫翅展34~40mm,腹部较瘦。雌虫翅展45~50mm,腹部较肥大。头、胸部均深黄褐色,腹部黄褐色,雌蛾比雄蛾色暗。后胸和第2、3腹节背面各有1束黑色短毛。雄蛾触角羽毛状,雌蛾短栉齿状。前翅内区前半褐色,布白色磷、后半褐黄色。后翅淡黄带褐色,横脉纹及缘线色暗。前、后翅反面黄褐色,横脉纹、外横线、亚缘线、缘毛黄褐色。(2)卵。半球形,宽0.55~0.65mm,高0.4mm,初产淡青绿色,渐变暗。(3)幼虫。体长40mm左右,头部黑褐色、有光泽、上具褐色次生刚毛,体黑褐色,亚背线和气门下线为橙褐色间断的线。前胸背板黑色,有黑色毛;前胸背面两侧各有一黑色大瘤,上生向前伸的长毛束,其余各瘤褐色,上生灰褐色毛,除前胸及第1~4腹节外,II瘤上还有白色羽状毛。第1~4腹节背面有暗黄褐色短毛刷,第8腹节背面有黑褐色毛束;胸足黑褐色,每节上方白色,跗节有褐色长毛;腹足暗褐色。(4)蛹。体长约20mm,红褐色,背面有黄色长毛。腹部第1~4节背面有灰色疣突。

[习性](1)成虫。成虫具有趋光性,常产卵于叶片背面,每个卵块有卵50~200粒。(2)幼虫。幼虫3龄前群聚叶背剥食叶肉,吃成网状或孔洞状。3龄以后分散为害,4龄幼虫食量大增,5~6龄幼虫进入暴食期,蚕食叶片。老熟幼虫在叶背吐丝结茧化蛹。

[防治](1)农业防治。秋冬季节,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减少越冬幼虫数量。掌握在各代幼虫分散为害之前,及时摘除群集为害虫叶,杀灭低龄幼虫。

(2)物理防治。设置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化学防治肾毒蛾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另外,用杀螟秆菌制剂700~800倍液或青虫菌制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