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英文名Clavated calabash gourd Fusarium wilt异名瓠瓜蔓割病、瓠瓜萎蔫病 瓠瓜枯萎病是瓠瓜的一种主要病害。病株率在10%~30%,重者达80%~90%,重茬地甚至造成绝产。 [为害症状]瓠瓜枯萎病表现为2种症状。(1)初侵染。田间发病较早的植株,为越冬病原初侵染茎基部或根部引起的,初发病茎基部症状不明显,或呈水浸状淡褐色斑,此时植株的叶片自下向上开始萎蔫,中午前后萎蔫更为明显,早晚可恢复常态,数日后不再恢复,从下向上逐渐枯萎;发病后期植株茎基部稍缢缩,呈淡褐色或不明显,有的纵裂,潮湿时可见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的分生孢子丛及分生孢子,有时病部溢出琥珀色胶质物,纵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色。(2)再侵染。田间发病较迟的植株,为病原再侵染主茎的中下部分枝或节附近而引起的,初发病茎部症状不明显,病部以上叶片陆续萎蔫,最后枝叶枯萎,病部以下叶片或分枝不萎蔫,拔起植株,茎基部及根部不变褐色,但根系不发达,须根少,纵剖病茎,可见病部以上维管束变褐色,而病健交界处以下维管束不变褐色。 [病原]病原为尖镰孢菌葫芦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 lagenariae Matuo et Yamamoto,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型和小型之分。①小型分生孢子生于气生菌丝中,产生快,无色,单胞,椭圆形,大小(7.5~20.0)μm×(2.5~5.0)μm。②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两端渐尖,有1~5个分隔,多为3个分隔,大小(27.5~45.0)μm×(5.5~10.0)μm。 [侵染]病原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厚垣孢子在土中能存活5~10年。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原,成为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病原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 [发生规律]品种间抗性有一定差异。发病温限8~34℃,最适24~28℃。连作或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pH4.5~6)和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肥料,致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用无病新土育苗,采用营养钵分苗。选择5年以上未种过瓜类蔬菜的地块种植,与其他蔬菜实行轮作。施用充分腐熟肥料,减少伤口。浇水时做到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结瓜期应分期施肥,忌施入未腐熟的人粪尿。(2)化学防治:每/m?苗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g处理畦面。用30%恶霉灵水剂 600~800倍液,在播种时喷淋1次,播种后10~15天再喷淋1次,本田灌根2次,在移栽时灌根1次,15天后再灌根1次。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在发病初或发病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 2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0.25kg,隔7~10天灌1次,连灌3次,防治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