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小麦梭条斑花叶病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

简 介

英文名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异名小麦黄花叶病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是一种土传病毒性病害,发病植株有效穗减少,穗形变小,粒重减轻,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70%以上。

[为害症状]病苗新生的叶片出现褪绿或扭曲现象。病苗过冬后,先从心叶叶尖或下一片叶中部开始褪绿,扭曲,在嫩叶上出现淡绿色至橙黄色梭形斑,不久后变成黄色或淡绿色不连续的短条状病斑,并逐渐扩大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或不规则条纹。病株株型松散矮小,穗短小,有的穗轴弯曲,形成畸形穗,子粒不饱满。

[病原]病原为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 virus,简称WSSMV,属马铃薯Y病毒组。(1)形态。病毒粒体线状,典型长度为275~300nm和600~625nm,直径为12.8nm。病株根、叶组织中含有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2)特性。钝化温度50℃(10分钟),稀释限点1000~1 000 000倍。地区不同,该病毒的致病力有差异。

[侵染](1)传播。土壤真菌禾谷多粘菌是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的传播媒介。田间主要靠病土、病残体和流水传播,还可以通过汁液摩擦接种传播。不能经种子和昆虫传播。(2)侵入。冬麦播种后,禾谷多粘菌产生游动孢子,侵染麦苗根部,在根细胞内发育成原质团,病毒随之侵入根部,不断增殖并向上扩展。小麦越冬期,病毒呈休眠状态,不表现症状。小麦收获后,病毒随禾谷多粘菌休眠孢子越夏,病毒能随其休眠孢子在土中存活10年以上。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春季气温5~15℃持续时间越长,发病越重。(2)农业防治: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土温15℃左右,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发病。高于20℃或干旱,很少发病。播种早,发病重,播种迟发病轻。土壤缺肥,重茬种植,发病较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与非寄主作物进行多年轮作。冬麦适时迟播,避开传毒介体的最适侵染时期。增施基肥,合理密植。发病后适当追肥,可减少死苗,减轻黄化程度,减少损失。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