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眼蝶

稻眼蝶

简 介

英文名Rice green horned caterpillar异名黄褐蛇目蝶、日月蝶、蛇目蝶、短角稻眼蝶 稻眼蝶Mycalesis gotamaMoore属鳞翅目,眼蝶科。河南、陕西以南,四川、云南以东各省。突发性猖獗性害虫。为害稻、茭白、甘蔗、竹子等。

[为害症状]幼虫沿叶缘为害叶片成不规则缺刻,影响水稻、茭白等生长发育。

[发生规律](1)世代。浙江、福建每年发生4~5代,华南5~6代,世代重叠。(2)越冬。蛹或末龄幼虫在稻田、河边、沟边及山间杂草上越冬。

[形态](1)成虫。体长15~17mm,翅展40~50mm,体背及翅的正面常为灰褐色,前后翅外缘钝圆,前翅正面的2个眼斑各自分开,前小后大,眼斑中央白色,中圈黑色,外圈黄色。反面有3个眼斑,最大的1个与翅正面的大眼斑相对应。后翅正面无眼斑,反面具5~7个大小不等的眼斑。(2)卵。馒头形,直径约0.9mm,黄绿色,半透明,表面有微细网纹,孵化前转为褐色。(3)幼虫。初孵时2~3mm,浅白色,老熟后体长32mm,草绿色。头灰褐色,正面有褐色斑纹,头宽大于头长,形似猫头,有1对黄褐色角突,其长度约为头长的1/3~1/4,头及触角的刚毛纤细。体绿色或黄褐色,各体节多横纹,臀板顶端呈双叉状。(4)蛹。体长约15mm,初绿色,后变黑褐色,第1~4节背面有1对白点,翅外缘具1排小黑点。

[习性](1)成虫。成虫喜在竹林、花丛中活动、交尾、取食花蜜补充营养,晚间静伏在杂草丛中,产卵前期5~10天,交尾后第2天开始产卵,卵散产在浓绿的稻叶上。产卵期30天左右,每雌平均可产卵90多粒。卵日夜均可孵化,以9~18时最盛。(2)幼虫。初孵幼虫先吃卵壳,后取食叶缘,3龄后食量大增,取食时沿叶脉取食成缺刻,有时把稻叶咬断。老熟幼虫多爬至稻株下部,经1~3天不食不动,吐丝黏着叶背倒挂半空化蛹。

[防治](1)农业防治。结合冬春积肥,及时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能有效地压低越冬幼虫或蛹的数量。利用幼虫假死性,震落后捕杀或放鸭啄食。(2)药剂防治。在防治稻纵卷叶螟或稻弄蝶时可兼治稻眼碟。必要时掌握在2龄幼虫为害高峰期前单独防治。可喷洒50%杀螟松乳油6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