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

简 介

英文名Rice blast异名稻热病;火烧瘟;吊颈瘟;叩头瘟 水稻三大主要病害之一,各稻区普遍发生,一般减产幅度为10%~20%,严重时可达40%~30%,甚至颗粒无收。

[为害症状]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几种,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穗颈瘟为害最重。(1)苗瘟。一般在秧苗三叶期前发病,无明显病斑,表现为苗基部灰黑色,秧苗上部黄褐色,叶片卷缩,植株枯死。(2)叶瘟。可分4种类型:①慢性型。病斑为梭型,两端常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外围有黄色晕圈,潮湿时背面常有灰绿色霉层。急性型。病斑为暗绿色近圆至椭圆形的病斑,叶片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③褐点型。多在气候干燥时抗病品种上发生,呈褐色小点,不产生孢子,无霉层。④白点型。多在感病品种嫩叶上出现,呈圆形白色小点,无霉层。(3)节瘟。节间变黑,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霉层。(4)穗颈瘟。穗颈和枝梗感病后变褐色,发病早而重的穗子枯死呈白穗,发病晚,稻穗秕谷增多。(3)谷粒瘟。在谷粒的护颖、颖壳上产生黑褐色小斑点。

[病原]病原为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属子囊菌亚门。(1)形态。菌丝具有分隔和分枝,初期无色,后期变成褐色。子囊壳黑色,球形,有长喙。子囊圆柱形至棍棒形,多数有8个子囊孢子,呈不规则排列,少数有1~6个。子囊孢子无色,呈梭形,略弯曲,有3个隔膜,萌发时从两端细胞产生芽管,顶端形成近圆形的附着胞,再产生侵入丝,入侵寄主组织。分生孢子梗很少单生,不分枝,有2~4个隔膜,大小(80~160)μm×(4~6)μm,基部较粗,呈淡褐色,顶部较细,色较浅,顶部形成分生孢子后,从其侧方生出短枝,再生分生孢子,如此连续多次,分生孢子脱落后,梗顶部成曲折状。分生孢子无色或淡褐色,洋梨形或倒棍棒形,顶端钝尖,基部钝圆,大小(14~40)μm×(6~13)μm,成熟后常具2个隔膜。(2)特性。菌丝生长适温为26~28℃。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相对湿度在93%以上,并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光暗交替条件,温度在10~35℃范围内,最适温度为25~28℃。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5~32℃,适温为25~28℃,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好要有水滴或水膜存在。分生孢子的侵入要求条件比较严格,在适温条件下,需持续结水6~7小时,才能侵入寄主。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叶表结水时间越长,病菌侵入率越高。这也是此病在山区多发生的原因。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在60℃经过30小时仍有部分存活;于-4~6℃条件下,经过50~60天,仍有20%存活。

[侵染](1)越冬。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病谷及种子上越冬。带病种子、病稻草堆和以稻草沤制而未腐熟的肥料,是第二年病害的初侵来源。(2)初侵染。越冬病菌在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3)侵入。当分生孢子着落在稻株表面后,有水条件下,在15~32℃时均能萌发,形成附着胞,产生侵入丝。气温低于13℃或超过35℃时,病菌均不能侵入。(4)传播。风是孢子飞散的必要条件,雨、露、光等能促进孢子脱离。遇阴雨天气时,孢子可全天释放。

[发生规律](1)病期。四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易发病。叶片从40%展开至完全展开后的2天内最易感病。穗颈以始穗期最易感病,抽穗6天后抗性逐渐增强,13天以后很少感病。(2)气候因素。温度和湿度对发病影响最大,其次是光和风。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水稻处于感病阶段,气温在20~30℃,尤其在24~28℃,阴雨天多,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易引起稻瘟病流行。分蘖期和抽穗期遇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天气,易引起叶瘟和穗茎瘟流行。(3)栽培因素。旱育秧苗瘟发病严重。种子带菌,引起秧苗发病。病稻草多稻瘟病的初侵染源广,来年可能发病重。偏施氮肥,稻株徒长,表皮细胞硅化程度低,易发病。长期深灌或冷灌,土壤缺氧,产生有毒物质,妨碍根系生长,会加重病情。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秧田期以前彻底处理完病稻草,消灭越冬菌源。施足基肥,巧施追肥,灌水应以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晒田拔节和后期浅水为原则。增施硅肥可有效减轻发病。(2)种子处理:播种前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稻瘟净乳油、40%异稻瘟净乳油浸种,早稻用1 000倍药液浸种48~72小时,晚稻用500倍药液浸种24小时。或使用18%多?福?甲枯悬浮种衣剂1∶30~40(药种比),或20%多?福悬浮种衣剂1∶40~50(药种比)。(3)药剂防治:2~3叶期发生苗瘟,用6%施稻灵防治1次。移栽时,用25%使百克乳油1 500倍液,或20%三环唑乳油750倍液浸秧根3小时。发病季节叶,每亩喷施20%稻瘟酰胺悬浮剂10~20克,或25%咪鲜胺乳油15~25克,或30%稻瘟灵乳油30~45克,或50%异稻瘟净乳油50~60克,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2~75克,或8%烯丙苯噻唑颗粒剂130~260克,或20%丙硫多菌灵悬浮剂15~20克,或18%丙灵?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6~16克,或30%稻瘟灵乳油30~45克,或40%异稻?稻瘟灵乳油40~60克,或20%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46~70克,或50%三环?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35克,或20%井?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50%三环?杀单可湿性粉剂50~60克,或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30~35克,或18%三环?烯唑醇悬浮剂7.2~9克,或45%硫?三环可湿性粉剂45~72克,或20%唑酮?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45%硫磺?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5~72克,或30%稻灵?异稻乳油35~45克,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或66%多?酮可湿性粉剂39.6~46.2克,或25%多?硫可湿性粉剂80~90克,或28%多?井悬浮剂42~56克,或5%丙烯酸?噁霉?甲霜水剂5~7.5克,或20%高渗乙蒜素乳油15~18克,或15%苯乙锡?井可湿性粉剂12~18克,或50.5%春雷?硫可湿性粉剂75~80克。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