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玉米立枯丝核菌根腐病

玉米立枯丝核菌根腐病

简 介

英文名 该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根部或茎基部,严重时地块发黄率可达80%。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玉米的根部或茎基部,苗期引起根系及茎基部染病部位变褐坏死,地上部叶片边缘出现黄褐色云纹状斑,可致田间大量死苗。

[病原]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Donk,在自然界不常见。(1)形态。菌丝幼嫩时无色,老熟时浅褐色,有分枝,分枝处缢缩,在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菌核由菌丝体交织纠结而成,初为白色,后变为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有少量菌丝与寄主相连,靠病斑的~侧稍凹陷。菌核大小不一,明显分为外层和内层,外层由10~30层死细胞构成,约占菌核半径的1/2左右。菌核具有萌发孔,菌核形成过程中通过萌发孔排出分泌物,菌核萌发时菌丝也由此伸出。担子和担孢子担子倒卵形或圆筒形,顶生2~4个小梗,其上各着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2)特性。菌丝生长温度为10~38℃,最适温度为26~32℃。菌丝只有在相对湿度85%以上时,才能侵染致病。菌核在12~15℃时开始形成,在30~32℃时形成最多,超过40℃很难形成。菌核在26~32℃,相对湿度达95%以上时,10~12小时就可萌发产生菌丝。日光明显抑制菌丝生长,但刺激菌核的形成。

[侵染]该病从播种至出苗期均可发生。丝核菌主要以菌核、菌丝体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遇有发病条件即开始侵染。侵染适期为苗龄0~10天。

[发生规律]土温低、湿度大、粘质土发病重,播种前整地粗放、种子质量不高、播种过深、土壤贫瘠易发病。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实行大面积轮作。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认真平整土地,防止大水漫灌和雨后积水。苗期注意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适期播种,不宜过早。(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配成药土撒在茎基部。也可用3.2%恶甲水剂300~400倍液或95%绿亨1号(恶霉灵)精品40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