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玉米圆斑病

玉米圆斑病

简 介

英文名Corn northern leaf spot 玉米圆斑病主要发生在吉林、辽宁、河北等省。

[为害症状](1)叶片。病菌侵染叶片形成圆形、卵圆形病斑。病斑散生,初为水渍状淡绿至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或卵圆形斑点,有同心轮纹,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具黄绿色晕圈,大小(0.3~1.0)cm×(0.1~0.3)cm。有时数个病斑汇合,变成长条斑,导致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表面亦生黑色霉层。(2)穗部。在玉米果穗冒尖期开始侵染穗顶部和穗基部的苞叶,以后病害由外层苞叶逐步向里扩展蔓延,侵害玉米籽粒和穗轴,病部变黑凹陷,导致果穗变形弯曲,籽粒和穗轴变黑,籽粒完全失去发芽能力,后期籽粒表面和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苞叶病斑初为褐色斑点,以后扩展为圆形大斑,有同心轮纹,后期表面长满黑色霉层。(3)叶鞘。叶鞘发病后症状与苞叶相似,但形状不甚规则,表面也生黑色霉层。

[病原]病原为玉米生离蠕孢Bipolaris zeicola (G. L. S tout) Shoemaker,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炭色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carbonum Ullstrup。(1)形态。分生孢子梗暗褐色,顶端色浅,直,或有膝状弯曲,两端钝圆,基部细胞膨大,大小(64.4~99)μm×(7.3~9.9)μm,有3~5个隔膜。分生孢子深褐色,长椭圆形,中央宽,两端渐窄,大小(33~105)μm×(12~17)μm,具隔膜4~10个。孢壁较厚,顶细胞和基细胞钝圆形。(2)特性。该菌在5~35℃下均可生长,15℃以下30℃以上生长较慢,38℃菌丝停止延伸,最适生长温度为25℃。分生孢子在5~40℃均可萌发,5℃以下40℃以上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很低,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8℃。

[侵染](1)越冬。病菌以休眠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病种子上越冬。(2)侵入。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靠气流、雨水传播,进行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烂芽或幼苗枯死。发病后,病斑上产生的病原菌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引起叶斑或穗腐。

[发生规律]7~8月份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发病重。地势低洼,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容易发病。重茬地、早播地发病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使用无病种子,适当晚播,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注意排水。秋收后彻底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实行轮作倒茬。(3)药剂防治:玉米吐丝盛期向果穗上喷药,以减少穗期发病,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减轻损失。药剂可选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 0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