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玉米镰刀菌苗枯病

玉米镰刀菌苗枯病

简 介

英文名 玉米镰刀菌苗枯病在高温、多湿条件下,易流行发生。其发生与种子带菌相关,且小粒玉米种子相对较重。受害植株发育迟缓,生长衰弱,严重时全株叶片黄枯或青枯。

[为害症状]幼苗最先在种子根处褐变,逐渐扩展,造成整个根部发育不良,根毛减少,无次生根或很少次生根。初生根发病后坏死,根系变黑褐色,在基部节间形成坏死环,基部呈水渍状,在轻微外力作用下极易出现整齐断裂。地上部叶鞘褐色有撕裂状,叶片发黄,边缘呈焦枯状,心叶卷曲,以后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干枯。无次生根的形成死苗。有少量次生根的形成弱苗,在枯死病苗靠近地面部分产生白色粉霉,叶片出现火烧状枯死,心叶逐渐青枯萎蔫。

[病原]病原为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Sheld.和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 (Wart.) App.et Wollenw,均属半知菌亚门。串珠镰孢分生孢子有大小2型。大分生孢子多为纺缍形或镰刀形,顶端较钝或粗细均匀,具3~5个隔膜,大小(17~28)μm×(2.5~4.5)μm,多数孢子聚集时呈淡红色,干燥时呈粉红或白色。小分生孢子卵形或扁椭圆形,无色单胞,呈链状着生,大小(4~6)μm×(2~5)μm。腐皮镰孢分生孢子有大小2型。大型分生孢子新月形,无色,有2~4个横隔膜,大小(14.0~16.0)μm×(2.5~3.0)μm。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大小(6~11)μm×(2.5~3.0)μm。病菌还能产生近圆形、淡褐色的厚壁孢子。

[侵染]病原以菌丝存活于玉米种皮、胚、胚乳组织内传播,种子带菌也是重要原因。易发病品种种子带菌率高。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即可引起发病

[发生规律](1)寄主抗性。①品种间其抗病性差异较大。②玉米苗势比较墩壮的品种发病轻,苗势瘦弱的发病重。③在同一品种中,果柄脱落的比不脱落的由于次生根生出慢而易发病。 (2)环境因素。低温高湿,利于发病。降水多,土壤板结,通透性差,土壤供氧不足,易发病。 (3)栽培因素。有机肥不足,偏施无机化肥,苗期田间管理不及时,雨后土壤板结,易发病。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精选种子,播种前可先将种子晾晒1~2天,挑选籽粒饱满、无损伤的种子。可采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晾干后播种。(1)农业防治:①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合理搭配。②移栽后,及时中耕松土,雨后及时排水。③加强苗期田间管理,促苗早发,促使玉米苗期个体生长发育健壮。④遇阴雨天,雨后要及时划锄,打破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气性,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发生育。(3)化学防治:①用2%福尔马林溶液浸种3小时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即可播种。用种子重量0.2%的万家宝浸种24小时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即可播种。②零星发病时喷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