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大麦条纹病

大麦条纹病

简 介

英文名Barley stripe disease异名大麦条斑病 大麦条纹病是我国大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大麦种植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发生较为普遍,江苏、浙江、四川、湖北等省受害较重,发病严重时田间植株死亡率达20%~30%。

[为害症状]植株的地上部分均可受害。(1)苗期。1~2片幼叶即可发病,但4~5片叶以后发生较多。初生浅黄色斑点或短小的条纹,后随叶片生长,病斑逐渐扩展。幼苗出土后,在第一个叶片上即可表现症状,最初有散生的淡黄色小点,或沿脉产生淡黄色条点,后发展为条纹。(2)成株。拔节后症状明显,条纹褐色、赤褐色,其边缘有些黄色晕圈。有些条纹很细,多条,愈合或不愈合,有些条纹很宽,1个条纹可占叶面积的3/4。条纹病的颜色和宽度常因品种而异,后期条纹变灰褐色,其上产生分生孢子,病叶撕裂或小撕裂。叶鞘和茎秆上发生的条纹较小,分生孢子产生的数量也少。一般1个叶片显症后,此后的新生叶片也依次发病,病株分蘖通常全部发病。分蘖发病严重的,很早即枯死。穗部受害,全部或部分小穗发病,病部灰白色,病健交界处有褐色纹,病穗多不结实或籽粒瘦小。

[病原]病原为Drechslera graminea ( Rab.&Schlecht.) Shoem.,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麦类核菌Pyrenophora graminea (Rabenh.) Ito et Kurib.,属子囊菌亚门。(1)形态。分生孢子梗灰色至褐色,大小(90~180)μm×(7.5~12)μm,梗基部膨大,顶生或侧生1~4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直或略弯,基部较上端略宽,大小(50~125)μm×(14~22.5)μm,具1~7个隔膜。(2)特性。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高温度33~34℃,最低温度3~5℃。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25℃。

[侵染](1)越冬。病菌以休眠菌丝潜伏在种子里越冬,可存活2年以上。(2)侵入。带菌种子发芽后,休眠菌丝开始长出芽管侵入幼芽,后随植株生长进入幼叶,叶片内的菌丝沿叶脉蔓延,形成长条状病斑,最后达到穗部。大麦扬花期,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从花器雌蕊上萌发侵入,沿着柱头蔓延到内颖与种子之间,也有进入种皮的。一部分菌丝侵入子房,最后菌丝胞膜加厚,呈休眠状态,潜伏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大麦抽穗扬花期,如多雨、湿度大,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传播、萌发和侵入,使种子带菌率高,第二年便发病严重。大麦生长前期气温低、湿度大,发病重。(2)栽培因素:冬麦区播种过迟,春麦区播种过早,土温较低,不利于麦苗迅速出土,有利于病菌侵染,发病严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把好种子关是防治本病的关键。(1)种子处理:播种前先将种子在冷水中浸4~5小时,然后在52℃温水中浸5分钟,浸种后立即把麦种取出,摊开,冷却,晾干后播种。也可用1%生石灰水浸种,气温在35℃时浸种1天,25℃时浸种2天,20℃浸种3天,15℃时浸种6天,石灰水表面的薄膜切勿弄破,浸好以后摊开晒干后播种或贮藏待用。此外,还可选用25%施保克乳油2 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或2%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 00倍液,浸种12~24小时;也可用种子重量0.5%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2)农业防治:建立大麦无病留种田,繁育无病种子。播种前晒种1~2天,可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早出苗,减轻发病。适时和适当浅播,尽量在土温15℃以上播种。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温,促进麦苗早发。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避免过多磷肥、适当增加氮肥,以促进生长。(3)药剂防治:在抽穗前后,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