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大麦网斑病

大麦网斑病

简 介

英文名Barley net blotch 大麦网斑病在长江流域、东北麦区均有发生,局部地区在感病品种上为害较重。严重发生时造成叶片枯死,使麦株不能抽穗或穗小粒秕,减产9%~40%。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茎、颖壳也可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微小斑点或细条纹,随后扩展为暗褐色的纵横条纹交错的网状斑,严重时覆盖大部叶片,褐色坏死斑纹周围叶组织退绿黄化。也有的形成斑枯型病斑,叶片上初生褐色小点,后发展成椭圆形至长圆形的褐色病斑,大小3mm×6mm,周围为退绿变黄,最终枯黄变色部分延及大部叶片,使之由叶尖向基部枯死。

[病原]病原为大麦网斑内脐蠕孢Drechslera teres (Sacc.) Shoem.,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圆核腔菌Pyrenophora trers (Died.) Dreechs.,属子囊菌亚门。(1)形态。分生孢子梗直,仅顶端略弯,多单生,也有的2~3根束生。分生孢子淡橄榄色,圆柱状,大小为(30~175)μm×(15~22.5)μm,有1~10个隔膜。子囊壳黑褐色,近椭圆形,大小为(430~800)μm×(300~600)μm。子囊无色,棍棒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有时4个。子囊孢子黄褐色,近椭圆形,大小为(40~62.5)μm×(17.5~27.5)μm。(2)特性。分生孢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菌丝发育则以25℃最适。

[侵染](1)越冬。病原菌以菌丝体潜伏于种皮内或以分生孢子附在种子表面越冬,也可以子囊孢子在麦壳等病残体上越夏、越冬。(2)侵入。播种带菌种子时,病菌侵入幼苗致病。以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在抽穗扬花期间,花部也可局部受害,使种子带菌。成熟时在形成子囊壳,成为下~个生长季节的侵染源之一。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在低温、高湿、日照少的情况下,容易发病。气温20℃,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网斑病发展迅速。(2)栽培因素:冬大麦播种较晚,发病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参见大麦条纹病。(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子,适时早播,避免连作,地下水位高的要做好开沟排湿工作。(3)药剂防治:田间发病初期,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