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介 英文名Millet nematode sterile 粟粒线虫病华北地区和内蒙古时有发生。重发田块损失严重,往往能造成绝产。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花器、子房。发病株在抽穗前不表现显症。抽穗后顶部叶叶直立,色暗发脆,节间稍短。成熟期,穗色黑绿;俗称“倒青”。 [病原]病原物病原线虫为粟粒线虫病的1个种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属线形动物门。(1)形态:雌雄线虫均为细长蠕虫形,头尾尖细,半透明,口器稍突,口针长9μm,基部膨大。食道球发达,呈椭圆形。尾尖由4个刺状突起组成。雌成虫虫体直线形或稍弯曲,体长504~732μm。雄成虫虫体上部直线形,尾部弯曲如镰刀状,体长458~600μm,尾侧有3个乳状突起。(2)特性:线虫在13℃开始发育,活动适宜温度为20~25℃,能耐寒冷,不耐高温。在生长季节线虫发育迅速,最适发育温度为21~23℃,在21℃下完成生活史大约10天,在23℃下需8天。雌虫在叶腋和花上产卵。 (3)寄主。水稻、谷子、草莓、狗尾草、风车草等20多种植物。 [侵染]以成虫和幼虫在谷粒、秕壳内侧休眠越冬。带有线虫的秕谷落入土壤或用来枢肥也可传播病害。播种后线虫在种壳和根部活动繁殖,侵入幼芽。在生长点外活动,随植株生长侵入叶原始体直至幼穗,大量繁殖为害。线虫由风、雨、流水、植株接触而进行再传播。田间再侵染的植株虽不显症,但穗粒内可潜藏大量休眠线虫。 [发生规律](1)菌源因素:该病发生轻重与种子带线虫量和穗期降雨多少直接相关。(2)寄主抗性:生育期长、穗码紧、刚毛长的品种发病较重。(3)环境因素:花期多雨病害发生重。在孕穗欺倒灌浆期间温湿度高,对线虫繁殖有利,发病重。(4)栽培因素:春谷晚播发病重。土壤黏重、地势低洼、土壤潮湿,发病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检疫:加强种子检疫,严禁病区种子外调。(2)农业防治:①选留无病种子,穗期全面检查,确定无病后留种。②适期早播避开花期遇雨。③重病田及时收获单独处理,防止病批落入田间或混入粪肥。(3)物理防治:用56~57℃恒温浸种10分钟,然后放入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后播种。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