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英文名Millet red leaf 粟红叶病在我国北部粟产区普遍发生。 [为害症状]不同品种所表现的症状差异很大。红、紫秆品种发病,叶、叶鞘和穗变红。叶片变红通常自叶尖向基部蔓延,使叶片全部红化,一般叶正面先变红,反面可保持绿色一段时间才变红。叶片变红一直蔓延到叶鞘,穗上的芒也变红,最后叶面干枯。植株可表现各种轻重不同的症状,植株矮小,叶面皱缩,顶端叶片直生或簇生,穗短、籽粒秕瘦,甚至不结实。一般感病越早,症状愈重。青秆品种的症状一般和紫秆品种相同,只是病叶和叶鞘不红化而黄化。 [病原]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的一个株系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简称BYDV。形态及特性参见小麦黄矮病。 [侵染]粟红叶病病毒在野生杂草上越冬。第二年主要靠玉米蚜等8种蚜虫传毒,种子、土壤均不传病。 [发生规律]粟田及附近田块的大量带毒越冬杂草是诱发红叶病的重要因素。(1)气候因素。春季气候干燥、气温升高较快的年份,病害发生普遍且严重。(2)栽培因素。玉米蚜发生早、数量多、时间长的地块,发病比较重。早播,发病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施足基肥,适当增施氮、磷肥料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抗病力。及时铲除粟田及其周围的杂草寄主,减少病毒来源。积极防治蚜虫,减少病毒传播机会。(2)化学防治:必要时可于发病初期喷洒0.5%抗毒丰水剂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以缓解病情。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