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粟白发病

粟白发病

简 介

英文名Millet downy mildew 粟白发病在华北、西北、东北、华东各地普遍发生,是粟的主要病害之一。

[为害症状]粟白发病是系统侵染性病害,整个生育期内均可发病,各期症状差异很大,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1)烂芽。幼芽感病时,未出土时就变色,扭转弯曲,最终完全腐烂。(2)灰背。幼苗叶片上产生浅绿到淡黄色条纹,叶背有灰白色霉。在成长叶片上,有时产生圆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颜色因品种不同而异,从淡黄色到紫红色。病斑多顺叶脉向上下扩展,有的互相愈合成为中央黄色,边缘颜色略深的条斑。潮湿时背面也长出灰白色霉。(3)白尖、枪杆。病苗继续生长,病叶增多,心叶不能开展,仅能伸展出一、二片有黄白色条纹的顶叶,背面有白霉,这种症状叫做“白尖”。“白尖”枯死变褐,病秆直立形似“枪杆”。(4)白发。病组织破裂以后,散出黄褐色粉末。最后仅留下黄白色叶脉,分裂成细丝,形似“白发”。(5)看谷老、刺猾头。病穗短缩,肥肿,小花内外颖度长,呈小卷叶状,全穗蓬松,状如鸡毛帚或刺猬。初为红色或绿色,后变褐色,组织破裂,也能散出大量卵孢子。病穗有时仅抽出一部分,或只下半穗被害,而上部仍正常结实。

[病原]病原为禾生指梗霜霉Sclerospora graminicola (Saccardo)Schr?ter,属鞭毛菌亚门。(1)形态。孢囊梗顶端有2~3个分叉,分叉顶端着生2~5个孢子囊。孢子囊椭圆形,大小(16~45)μm×(15~27.5)μm,无色,单胞,顶端有乳状突起。游动孢子肾形,中央有~纵沟,纵沟中间有2根鞭毛。雄器丝状,大小(13.3~26.6)μm×(11.4~19.0)μm。藏卵器红褐色,球形,大小(37.5~62.5)μm×(37.5~57.5)μm。卵孢子圆形至长圆形,黄褐色,外壁平滑,大小(24.7~47.2)μm×(23.2~4.4.2)μm。(2)特性。孢子囊在干燥田间下寿命很短,经5~50分钟即丧失萌发力。

[侵染](1)越冬。病原菌以卵孢子在未腐熟的粪肥上或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卵孢子生活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年,经家畜肠胃消化后尚有活力。(2)侵入。卵孢子萌发后从芽鞘或幼根表面直接侵入。后期病组织破裂,散出卵孢子。卵孢子经过休眠,第二年再侵染幼苗。

[发生规律](1)感病期。粟幼芽在2cm以内时最易被侵染。(2)农业防治:春季播种早、播种过深、地温低、湿度大,出苗缓慢,发病严重。连作地发病也较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55℃的温水浸种10 分钟。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35%瑞毒霉拌种剂拌种,或用0.3%的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子,适期晚播、浅播。农家肥要堆沤腐熟,不能用病株残体沤肥,不用带病谷草做饲料。在“白尖”出现但尚未变褐破裂时就拔除病株,以后随时发现随时拔除,直到拔净为止,要将病株带到地外深埋或烧毁。严重地块至少应实行3年轮作。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