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高粱纹枯病

高粱纹枯病

简 介

英文名 高粱纹枯病该病在北方及台湾发生普遍,杂交高粱较严重,华中、西南也有发生。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叶片。发病后在近地面的茎秆上先产生水浸状病变,后叶鞘上产生紫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病斑。在生育后期或天气多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出褐色菌核。该病也可蔓延至植株顶部,对叶片造成为害。发病重的植株提早枯死。茎基部叶鞘染病初生白绿色水浸状小病斑,后扩大成椭圆形、四周褐色、中间较浅的病斑。叶片染病呈灰绿色至灰白色云状斑,多数病斑融合成虎斑状,致全叶枯死。湿度大时叶鞘内外长出白色菌丝,有的产生黑褐色小菌核。

[病原]病原为两个菌丝融合群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AG-l-IA和AG-5,据华北分离AG-1-IA菌丝融合群占77%,AG-5菌丝融合群占l9.2%,AG-4占3.8%。菌丝生长温限7~40℃,适温26~32℃。菌核在26~32℃和相对湿度95%以上时,经10~12天即可萌发产生菌丝。菌丝生长适宜pH5.4~7.3。相对湿度高于85%时,菌丝才能侵入寄主。

[侵染](1)越冬。病原菌以菌核遗留在土壤中和以菌丝、菌核在病残株上越冬。(2)侵入。菌核萌发产生菌丝或以病株上存活的菌丝接触寄主茎基部表面引起发病。发病后,菌丝又从病斑处伸出,很快向上和左右邻株蔓延,形成第二次和多次病斑。形成病斑后,病菌气生菌丝伸长,向上部叶鞘发展,病菌常透过叶鞘而为害茎秆,形成下陷的黑色斑块。湿度大时,病斑上也可长出担孢子,担孢子可借风力传播侵染。

[发生规律](1)品种因素。一般而言,生育期长的中晚熟品种发生时间长,病情较重。(2)气候因素。温度20~30℃,雨日多、雨量大、湿度高,病情发展快。(3)栽培因素。玉米连作、播种过密、施氮过多,发病重。玉米单作比间作,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大的田块,发病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种前用种子重量0. 2%的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 25%的33%的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拌种。(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消灭田间杂草。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结合中耕铲除田间除草,随手摘除基部老叶、病叶,带出田间集中处理,既可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的.又可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铲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菌源。(3)药剂防治:防治纹枯病造成的穗腐的最佳防治时期为抽雄期。田间病株率达到3%~5%时,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1 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续2~3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