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高粱丝黑穗病

高粱丝黑穗病

简 介

英文名Sorghum silk smut异名高粱头黑穗病、乌米 丝黑穗病是高粱生产中主要病害。该病从中国推广杂交高粱后曾一度发病率大为下降。20世纪80年代,在辽宁、吉林、山西等省又严重发生。仅在少数地区发生为害。

[为害症状]全穗被害,外包一层白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状物,并露出黑色的乱丝状维管束组织。

[病原]病原为高粱丝轴黑粉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 (Kühn.) Clint.,属担子菌亚门。(1)形态。冬孢子暗褐色,球形至卵圆形,大小(10~15)μm×(9~13)μm,表面具小刺。初期,冬孢子常30多个聚在~起;后期,形成球形至不规则形的孢子团,大小50~70μm,成熟后即散开。(2)特性。冬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6℃,以28~36℃为最适。冬孢子需经生理后熟才能萌发。在32~35℃,湿润条件下处理30天,萌发率明显提高。病菌有高粱、玉米2个寄主专化型。高粱专化型主要侵染高粱,虽能侵染玉米,但发病率不高。玉米专化型只侵染玉米,不能侵染高粱。中国已发现3个生理小种。

[侵染]病原以冬孢子形式在土壤、粪肥和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以土壤带菌为初侵染的主要来源。此病为一种幼苗系统侵染病害,从种子发芽到幼芽1.5cm长为最适宜的侵染时期。超过1.5cm后,则不易发生侵染。

[发生规律](1)寄主抗性:高粱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土壤温度及含水量与发病密切相关。5cm深的土壤温度在15℃左右,土壤含水量为18%~20%时,最利于侵染发病。(2)栽培因素:土温低、播种过早、覆土过厚,引起高粱发芽出苗慢,使侵染期延长,发病重。连作田、翻地整地粗放、墒情不好的地块发病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用45~55℃温水浸种5分种后接着闷种,待种子萌发后马上播种。(2)农业防治: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优质品种和杂交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②实行3年以上大面积轮作,可有效地控制该病发生。③施用不带病残组织的粪肥,有机肥充分腐熟后才可施用。④适时播种,不宜过早。播种不宜过深,覆土不宜过厚。提高播种质量,使幼苗尽快出土,减少病菌从幼芽侵入机会。⑤在黑粉飞散前及早拔除病株,拔除的病株带出田间烧毁或深埋。(3)化学防治:用种子重量0.2%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可湿性粉,或0.7%的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0.5%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0.15%~0.2%的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