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苎麻白纹羽病

苎麻白纹羽病

简 介

英文名Ramie Rosellinia root rot 苎麻白纹羽病是苎麻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病麻株生长矮小,地下部腐烂,严重者引起败蔸和缺蔸,产量损失高达50%以上,各麻区均有发生,以滨湖地区老麻田发生较重。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根部。发病初期被害部位有白色毛状菌丝缠绕成棉絮状,近地面处茎基部有灰白色至灰褐色菌丝缠布,以后逐渐侵入地下根茎内,使其皮层变黑,肉质变红色,呈糠心状腐烂,内有白色羽纹状菌丝体。被害植株生长衰弱,地上部分枝减少,矮小细弱,叶片凹凸不平,叶缘至中间变为黄绿色至黑褐色,自下而上逐次凋萎脱落,引起麻株呈灰褐色枯死。

[病原]褐座坚壳菌Rosellinia necatrix(Hart.) Berl.,属子囊菌亚门。(1)形态。①菌丝。纵横交错的菌丝在桑树主干表面形成菌丝膜。菌丝膜内部的菌丝是薄壁菌丝,直径2μm,也有小于1μm的;外部的菌丝是厚壁菌丝,直径4μm,丝隔37~65μm处有一节膜,生出犁形膨胀胞,是该菌重要特征。犁形胞直径7~8μm,常形成厚垣孢子,进行繁殖。②菌核。黑褐色,形状不规则,大小1mm×0.5mm。③分生孢子梗。有15~20个分枝,端部产生分生孢子。④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卵圆形,单胞或2~3胞,大小7.25μm×2.50μm。⑤子囊壳。产生于根表孢子梗丝中,球形,基生短柄,外壁黑色,内壁无色,内含子囊及侧丝。⑥子囊。圆筒形,有细长的梗,大小(200~300)μm×(5~47)μm,内含子囊孢子8个。⑦子囊孢子。长梭形,两端尖,黑褐色,大小40μm×7μm。(2)特性。菌丝发育温度为11.5~35℃,最适为25℃。适宜的土壤湿度为60%~80%。(3)寄主。苎麻、苹果、梨、无花果、甘薯、花生、马铃薯、胡萝卜、白菜、萝卜等植物。 侵染循环 [侵染]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麻蔸和土壤中的病残上越冬,随发病种根和病土传播。田间可以靠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进行再侵染。

[发生规律]根腐线虫和地下害虫为害是加重本病的关键因子。土壤黏重、板结,低洼积水,杂草多,肥力不足以及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的麻田发病较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择排水良好,采光合理的地块种植。严格剔除病种根、虫伤根。移栽前开好排水沟,施足基肥,精选无病壮蔸作种根。重病麻田应毁蔸改种玉米、红麻或水稻等非寄主作物。及时防治根腐线虫及地下害虫,及时中耕除草,以促进麻株的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重病株和死病株及时挖掉,集中烧毁,并在病穴与周围土壤浇灌药剂消毒。(2)化学防治:移栽前麻蔸用20%石灰水浸1小时后,洗净栽种,或麻蔸用2%福尔马林液浸渍10分钟后,洗净栽种。发病初期2%福尔马林液,或五氯酚钠150~300倍液浇施病株周围,或用50%硫菌灵1 000倍液淋洒病株穴。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