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棉尖象

棉尖象

简 介

英文名Chinese cotton weevil异名棉象鼻虫、棉小灰象 棉尖象Phytoscaphus gossypiiChao属鞘翅目,象甲科,又称棉象鼻虫、棉小灰象。国内分布北起辽宁、内蒙古,南限稍过长江,东面滨海,西达甘肃。辽宁、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棉区,密度一般较高,是当地棉花的主要害虫。除棉花外,还可为害玉米、大豆、大麻、刺槐等。

[为害症状]成虫食害棉花叶片成缺刻或孔洞,有时咬食叶柄基部,也为害苞叶、幼蕾,造成花蕾脱落。

[发生规律](1)世代。每年发生1代。(2)越冬。幼虫距表土深度黄河流域为25mm,长江流域则为10mm。(3)时期。翌年4、5月气温升高,幼虫上升至表土层,黄河流域5月下旬至6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成虫出现,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长江流域于5月中旬化蛹,蛹期8天,5月中下旬成虫出现。(4)栽培。前茬豆类、玉米或与其临近的棉田发生重。在黏土地发生较轻,沙壤地发生较重。

[形态](1)成虫。体长4.1~5.0mm,雌虫较肥大,雄虫较瘦小,黄褐色。喙长是宽的2倍,触角弯曲呈膝状。前胸背板梯形,有3条褐色纵纹。鞘翅上具褐色不规则形云斑,有明显的纵沟,行间有一排半直立的毛,其长度短于行间宽度,每个鞘翅上有4条褐色横纹。体两侧、腹面黄绿色,具金属光泽。足腿节内侧具1刺状突起。(2)卵。椭圆形,长约0.7mm,淡黄色,有光泽,近孵化时变淡红色。(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6mm,头部、前胸背板黄褐色,体黄白色,头部较大,尖端发黑,整个虫体向尾端渐细,末节具管状突起,围绕肛门后方具骨化瓣5片,中间的较大,骨化瓣间各有刺毛1根,中间2根较长。(4)蛹。裸蛹,长4~5mm,两对翅向腹面扇出,后翅边缘外露,与后足平齐,伸达后腹部末端,尾端有2根较粗的尾刺。初化蛹时体软,乳白色,接近羽化时足发黄,翅变灰色,复眼明显变黑。

[习性](1)成虫。成虫寿命30天左右,羽化后取食10天左右后开始交尾,2~4天后产卵,每头雌虫产卵2~54粒,平均20粒左右。(2)幼虫。幼虫孵化后入土,以作物嫩根为食,秋末气温下降,幼虫即下移越冬。成虫喜群集,夜间为害,一株上常有十几头到几十头。能作短距离飞行,有趋光性,假死性很强,受到惊动时立即堕落。

[防治](1)农业防治。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可有效降低越冬幼虫数量,减轻为害。利用蒙古灰象甲假死性可人工捕打集中处理,或者于断头中查找成虫,人工捕杀。(2)物理防治。在受害重的田块四周挖封锁沟,沟宽、深各40cm,内放新鲜或腐败的杂草诱集成虫集中杀死。(3)药剂防治。在成虫出土为害期或田间百株虫量达30~50头时浇灌或喷洒药剂防治。视虫情防治1~2次。药剂可选用35%顺丰2号乳油1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1000倍液,或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辛?氰乳油2000~30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