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甜菜褐斑病

甜菜褐斑病

简 介

英文名Beet sercospora leaf spot 甜菜褐斑病为害使块根减产10%~20%,含糖降低1度左右。发病重地区可使块根减产30%~40%,含糖降低3~4度,茎叶减产40%~70%。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成长叶片和叶柄,也为害茎和花,新叶则很少发病。一般多自下部老叶开始发病,渐向上部蔓延。(1)叶片。叶片上初生褐色圆形小斑,以后病斑扩大成圆形,中央呈黑褐色或灰色,边缘呈紫褐色或红褐色;病斑逐渐变薄变脆,容易破裂或穿孔脱落,雨后或有露水时,病斑上可产生灰色霉状物。病斑大小因品种及外界条件不同而异,直径约1~3mm左右。(2) 叶柄和茎部。叶柄和茎部的病斑多呈褐色长圆形。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并数个病斑愈合成片,终致叶片枯死脱落。病原在自然情况下不侵染幼叶,只为害达到一定生理成熟度的叶片。因此,病斑常先在外层老叶上发生,如环境继续有利于发病,病菌就依次从外层向内层发展。其后,受病老叶陆续枯死脱落,新叶不断成长被害,使整个植株的根冠部粗壮肥大,青头很长,状似菠萝蜜。

[病原]病原为菾菜生尾孢Cercospora beticolaSacc.,属半知菌亚门。(1)形态。菌丝橄榄色,集结成菌丝团。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褐色,大小(22~64)×(3.5~6.5)μm。分生孢子鞭形无色,大小(50~360)×(2.5~4.5)μm。(2)特性。分生孢子发育温度5~37℃,适温25~28℃。菌丝团生活力强,在种球或叶片上能存活2年。 (3)寄主。甜菜、酸模、车前草、蒲公英、蜀葵等12科26种植物。

[侵染]病原以菌丝团在种球或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染源。春季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雨水和风传播,在叶片上的水滴或露滴中萌发产生芽管,芽管通过叶片气孔侵入叶组织内,并在细胞间隙中扩展蔓延,经过一定的潜育期便在叶片上出现病斑,如此重复侵染,在植株上形成大量病斑。

[发生规律](1)菌源因素。田间病残体多的老区或重茬地,菌源数量多,发病重。(2)寄主抗性。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3)环境因素。平均气温在19~23℃,最低气温在13℃以上,遇连续降雨或大雾,可引起病害流行。(4)栽培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以及连作地,病害发生严重。常年连作发病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有计划地实行4年以上与禾本科或豆科植物轮作,避免连作。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甜菜褐斑病经济有效的措施。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减少越冬菌源。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植株抗病力。(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药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40%灭病威悬浮剂 7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2~3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