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甘蔗眼斑病

甘蔗眼斑病

简 介

英文名Sugarcane eye spot异名甘蔗眼点病 甘蔗眼斑病在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均有发生。对甘蔗生产威胁性最大的病害,眼点病除了影响甘蔗产量外,还会影响蔗糖含量。

[为害症状]眼斑病主要为害甘蔗叶片与蔗茎顶部。(1)叶片。最早的病状是在嫩叶上出现水渍状小点,4~5天后,扩展为宽3~6mm,长5~12的长园形病斑,其长轴与叶脉平行,病斑中央红褐色,周围具一草黄色狭窄晕圈,形状很象眼睛。随后病斑顶端出现一条与叶脉平行的坏死条纹,这些条纹皆向叶尖方向伸延,很少向叶鞘伸展,颜色初呈草黄色,后变为红褐色,长约6~9cm,宽度亦比原来眼斑略大,群众称之为“黄鳝斑”。条斑引致组织的坏死,比眼斑100倍左右。6~7后,多个眼斑和条斑往往互相联合,使大片的叶组织枯死。(2)茎。在适宜的条件下,感病品种的嫩叶与嫩茎很快枯死,从而发生梢腐。整丘蔗田可以在两周内由正常青绿色变为显著的褐色。由于发病中心内的大部分植株已死亡,故很易看到发病中心在蔗田中的分布。眼斑病一般很少在叶的中脉或叶鞘上发生,但最感病的品种有时在蔗茎上也会发生长条形红褐色病斑。

[病原]病原为甘蔗平脐蠕孢Bipolaris sacchari (Butler) Shoem.,属半知菌亚门。(1)形态。①分生孢子梗。单生,顶端曲膝状,黄褐色,具4~6个隔膜。②分生孢子。圆筒形,橄榄绿色至棕色,具隔膜3~11个,大小(40~114)μm×(9~18)μm。(2)特性。病菌生长温度20~32℃,27.4~32℃最适。孢子形成适温20~25℃,32℃时不产生孢子。分生孢子在清水中30分钟至2小时便萌芽,从两端的细胞先萌发。 (3)寄主。甘蔗、香茅草和紫狼尾草。侵染循环 [侵染]在春植和秋植蔗兼种的地区,田何终年有甘蔗生长,病菌互相传播,不存在越冬间题。在单一春植蔗地区,病菌可在上季遗留于田间的病叶中越冬,引起初次侵染。分生孢子落在甘蔗叶片上,遇到雨水或露水便萌发,从气孔或直接穿过泡状细胞入侵,侵染叶片较幼嫩部分。在适宜病菌生长的条件下,病菌繁殖很快,侵染周期很短,5~7天菌体在病斑内发育成熟,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发生规律](1)寄主抗性。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2)环境因素。湿度是决定病害是否流行的重要因素。高湿持续时间长或连阴天多,晨雾重,易暴发流行。(3)栽培因素。偏施、重施氮肥的蔗田发病重。秋冬植甘蔗比春植甘蔗发病重。靠近水沟边的蔗株发病也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粤糖63/237、海蔗4号、崖城67/210、桂糖57/624、桂糖60/289等。推广种植春植蔗,易发病的品种不宜作为秋植。避免重施氮肥,适当增施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防止田间积水,减少湿气滞留。除去干枯的病、老叶和无效分孽,既可以减少侵染源,亦可使蔗田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喷雾,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