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向日葵黑斑病

向日葵黑斑病

简 介

英文名Sunflower Alternaria black spot 向日葵黑斑病向日葵重要病害。有的年份减产10%~20%,严重者可减产50%以上,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危害发生在世界各向日葵产地。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普遍发生。

[为害症状]生育阶段均可受害,可为害地上各部位。(1)叶片:首先在植株的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扩展。初呈黄色小点,逐渐变成深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中央有一灰白色小点,具不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有黄褐色晕圈。邻近病斑常相互融合,大小2~3cm。老病斑多破裂穿孔。(2)叶柄:叶柄发病,病斑黑褐色,圆形、椭圆形或梭形,严重的叶柄干枯。(3)茎杆:病斑黑褐色,椭圆形至梭形,常互相接连成长形病斑,长的可达14cm,使茎杆全部变褐。(4)花瓣、花萼:花瓣、花萼发病,病斑与叶片上的病斑相似。在潮湿多雨时,病部均可长出一层灰褐色的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病原]向日葵链格孢Alternaria helianthi (Hansf.) Tubaki et Nishihara,属半知菌亚门。(1)形态:①分生孢子梗。浅榄褐色,单生或2~4根束生,直或曲膝状,大小120μm×(8~11)μm。②分生孢子。初期浅榄褐色,成熟时呈深榄褐色,圆柱形或长圆形,直立,有的稍弯曲,具4~12个横隔,0~2纵隔,大小(35~112)μm×(9~22)μm,脐点显著,凹入基细胞内。(2)特性: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以25~30℃最适。分生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0℃,最适的相对湿度在95%以上。 (3)寄主。向日葵、小花葵、银叶向日葵、菊芋、尖苍茸、刺苍茸等。

[侵染]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株及种子上越冬。向日葵种子带菌量较少,在病害的初侵染中不起主导作用。病残体是向日葵黑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春天条件适宜时,在病残体上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气流传播到向日葵植株上,造成初侵染。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多次再侵染。

[发生规律]气象条件和品种的抗病性是影响流行的主要因素。流行与雨水有直接关系,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易流行成灾。连作地或离向日葵杆垛近的地块发病重。早播向日葵发病也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如辽葵杂3号、辽葵杂4号、阜新大喀、沈葵杂1号、74102A×181、76055A×11、小葵子、九连灯等。②适当晚播,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③秋季深翻地,消灭病残体。(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4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可湿性粉500~800倍液,或70%三环唑可湿性粉500倍液喷雾,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