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油菜猝倒病

油菜猝倒病

简 介

英文名Rape damping-off 油菜猝倒病在各地均有发生,以南方多雨地区较重,常引起缺苗断垄。

[为害症状]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叶之前发生。初期在幼茎茎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以后病部逐渐缢缩,最后折断倒伏死亡。根部发病,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地上部分萎蔫,从地表处折断、倒伏。湿度大时病部或土表长出白色棉絮状物。发病轻的幼苗,移栽后虽然可以长出新根,但植株生长发育不良。

[病原]病原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Fitzp.,属鞭毛菌亚门。(1)形态。菌丝无色,有分枝,无分隔,直径2.3~7.1μm,生长旺盛时呈白色絮状。与孢囊梗区别不明显。孢子囊呈姜瓣状不规则的分枝,直径4~20μm,萌发时产生泡囊。泡囊球形,内含6~26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大小(12~17)μm×(5~6)μm,具双鞭毛。藏卵器球形,直径 13~34μm。雄器袋状至宽棍状,大小(5.6~15.4)μm×(7.4~10)μm。雄器与藏卵器为侧面接触结合,均产生于老熟菌丝上。卵孢子球形,光滑,壁厚,直径14~22μm。(2)特性。病菌生长适温为29℃,产生孢子囊最适温度为20℃,孢子囊萌发适温为24~26℃。

[侵染](1)越冬。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或病株残体内越冬,在土壤中能存活4年之久。(2)侵入。第二年,卵孢子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幼苗,引起幼苗发病。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溅附到贴近地面的根茎上,引致再侵染。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内,后在病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

[发生规律]多雨地区,土壤湿度较大,温度在29℃左右病菌易于侵染幼苗。苗期遇有雨、雪等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可加重病情。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播种。(2)苗床消毒。用95%恶霉灵4 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喷洒苗床,每/m?喷对好的药液2~3升;也可每/m?苗床用8~10克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细土拌匀,作为播前垫土和播后盖土撒施。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0克拌土100千克,混匀撒施也有较好的防效。(3)农业防治。选用耐低温、抗寒性强的品种。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合理密植,苗床注意及时排水,适时间苗,降低土壤及株间湿度。(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