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吹绵蚧

吹绵蚧

简 介

英文名Cottony cushion scale异名绵团蚧、白蚰、白蜱等 又称为绵团蚧、白蚰、白蜱等。学名Icerya purchasi Maskell。属同翅目,硕蚧科。为害柑橘、柿、茶、杨、海桐、木麻黄、台湾相思等。我国分布于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东两面靠近国境线,西达新疆、西藏。淮河以北,冬季只能生活于温室中,长江以南,则常有成灾报道。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菲律宾,遍及所有亚洲国家,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为害症状]若虫、成虫群集在柑橘的叶芽、嫩枝及枝条上为害。使受害叶片发黄,枝捎枯萎,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同时诱发煤烟病,导致树势衰退,甚至枝条或全株枯死。

[发生规律](1)世代。华东与中南地区每年发生2~3代,四川3~4代。(2)越冬。以若虫和雌成虫或南方少数带卵囊的雌虫越冬。(3)时期。发生期不整齐,浙江3月开始产卵,5月上中旬进入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若虫盛发,6月中旬始见成虫,7月中旬最多;2代卵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7月中旬出现若虫。福建、广东、台湾第2代发生于7~8月份,3代发生于9~11月。

[形态](1)成虫。雌成虫体椭圆形,长5~6mm,橘红色,背面隆起,体上能分泌白色粉状蜡质及细长透明的蜡纹。触角黑褐色,11节。眼半球形,位于触角后方。有3对发达的足。雄成虫长约3mm,翅展约8mm,胸部黑色,腹部橘红色。触角10节。复眼和单眼各1对。前翅狭长,灰褐色。后翅退化成匙形的拟平衡棍。口器退化,足细长发达。腹部每节中间的毛集成带状。腹部末端有两个肉质突起,其上各有4根长的刚毛。(2)卵。长0.7mm,宽0.3mm,橘红色。(3)若虫。幼虫第1龄若虫椭圆形,红色;眼和触角黑色,末节端部较大并长有长毛数根;足3对,细长,黑色;腹部末端有3对长毛。1龄若虫背面红褐色,上覆黄色的粉状蜡层。2龄若虫雌雄体形有明显不同,雄虫较狭长。3龄若虫红褐色,触角已增到9节。(4)蛹:蛹体长2.5~4.5mm,长形、橘红色,眼褐色,触角、翅芽、足呈淡褐色,腹部末端凹陷成叉,茧的蜡丝白色疏松。 生活习性 [习性]初龄若虫在叶背主脉两侧定居,2龄后转移到枝干上群集为害,雌成虫定居后不再移动,成熟后分泌卵囊产卵于内,每雌可产卵数百至2 000粒。雄虫少,多营孤雌生殖,但越冬代雄虫较多,常在树缝隙、叶背及土中结茧化蛹。

[防治](1)农业防治。尽量避免黄豆等主要寄生植物在橘园边及树行间种植。剪除虫枝,或刷除虫体。(2)物理防治。用草把及时刷除枝干上越冬成虫及若虫,可压低虫口基数。(3)生物防治。保护引放澳洲瓢虫,大、小红瓢虫,红环瓢虫等。(4)药剂防治。苗木调运时发现有吹绵蚧,可用溴甲烷熏蒸,温度9~13℃时,每立平米用药量为60ml,熏蒸4小时。当没有瓢虫,或气候不利于瓢虫活动时,应及时地喷射松脂合剂,或茶枯松脂合剂10~20倍液。茶树休眠期喷波美1~3度,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北方茶树可在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或含油量5%的矿物油乳剂。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