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 介 英文名white peach scale,white mulberry scale,papaya scale异名桑白盾蚧、桑介壳虫、桃介壳虫、桑盾蚧 桑白盾蚧学名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1-Tozzetti),属同翅目,盾蚧科。为害桑、桃、李、杏、樱桃、苹果、梨、葡萄、核桃、梅、柿、枇杷、醋栗、柑橘等。国内所有省、区均有发生,局部密度很高。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叙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洲、非洲、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西印度群岛。 [为害症状]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干汁液,偶有为害果、叶者,削弱树势,重者枯死。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广东一年发生5代,浙江3代,北方2代。(2)越冬及虫源:以受精雌虫于枝条上越冬。 [形态](1)成虫:雌体长0.9~1.2mm,淡黄至橙黄色,介壳灰白至黄褐色,近圆形长2~2.5mm,略隆起,有螺旋形纹,壳点黄褐色,偏生一方。雄体长0.6~0.7mm,翅展1.8mm,橙黄至橘红色,触角10节念珠状有毛,前翅卵形,灰白色,被细毛,后翅特化为平衡棒。性刺针刺状。介壳细长1.2~1.5mm,白色,背面有3条纵脊,壳点橙黄色位于前端。(2)卵:椭圆形长0.25~3mm,初粉红后变黄褐色,孵化前为橘红色。(3)幼虫:初孵若虫淡黄褐色,扁椭圆形长,0.3mm左右,眼、触角、足俱全,腹末有2根尾毛。两眼间具2个腺孔,分泌绵毛状蜡丝覆盖身体,2龄眼、触角、足及尾毛均退化。(4)蛹:橙黄色,长椭圆形,仅雄虫有蛹。 生活习性 [习性](1)成虫:寄主萌动时越冬雌虫开始吸食,虫体迅速膨大,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上中旬为盛期,卵期9~15天。成虫羽化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为害至9月下旬开始越冬。(2)幼虫:初孵若虫多分散到2~5一年发生枝上固着取食,以分叉处和阴面较多,6~7天开始分泌绵毛状蜡丝,渐形成介壳。 [防治](1)农业防治。结合修剪剪除被害严重的有虫枝条,消灭枝条上的越冬成虫。冬春季采用硬毛刷,或钢刷刷掉并捏杀枝干上的虫体,可大大降低虫口基数。(2)生物防治。防治桑白蚧时要注意保护其自然天敌,尽量选用生物农药,不用广谱杀虫剂,减小对瓢虫、寄生蜂、草蛉等的杀伤,充分利用自然天敌的控制能力。(3)药剂防治。在春季树体萌动期,发芽前用60~80倍的95%的机油乳油 加25%的灭幼脲悬浮剂1 000倍液进行喷施。若虫分散转移分泌蜡质形成介壳之前,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可使用20%的甲氰菊酯乳油 1 500倍液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 000倍液,或40%的氧乐果乳油 1 500倍液加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喷雾。在若虫分散转移分泌蜡质介壳形成初期,可用40%速扑杀乳油 1 000倍液加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喷雾,防效显著。在介壳形成期即成虫期,可用松碱合剂20倍液喷洒。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