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桑黄化型萎缩病

桑黄化型萎缩病

简 介

英文名mulberry yellow dwarf disease异名桑萎缩病、癃桑、猫耳朵、塔桑 桑黄化型萎缩病是国内植物病害检疫对象。目前国内桑树第一大病害。全株性病害,病树枝短叶小,无使用价值,2、3年后渐渐衰亡,严重的病株率达60%,引起成片桑园被迫毁掉。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10省市有发生,并呈蔓延趋势。

[为害症状]由少数枝条开始,经1、2年后蔓延到半株,甚至全株,是一种全株性病害。发病初期枝条上部叶片显著缩小变薄,下部叶片生长仍正常,形成上小下大的塔状,因此又称“塔桑”。病叶略向反面卷缩,叶色偏黄,叶脉变细,腋芽秋发。病情发展后,病叶更加缩小,叶片向反面卷缩更甚,色黄质粗,节间变短,叶序紊乱,侧枝多而细短,不生桑果。发病重时,病株夏伐后,叶片卷缩呈猫耳状,腋芽不断萌发,细枝丛生成团,细根变褐萎缩,逐渐衰弱枯死。桑树感染发病2、3年后死亡,少数老树可维持5、6年以上。

[病原]类菌原体Mycoplasma like organism,简称MLO。类菌原体圆形至椭圆形,存在于筛管细胞中,大小80~950nm。

[侵染]病原在病树根部越冬。第二年通过嫁接和媒介昆虫凹缘菱纹叶蝉、拟菱纹叶蝉等传播为害。

[发生规律]病害的发生与桑品种、采伐、肥水管理、季节等方面有关。一般规律为,鲁桑发病较轻,湖桑发病较重;夏伐迟,秋叶采摘过度发病较重;偏施氮肥和旱涝不均发病较重;春季发病轻,夏秋发病较重。夏伐太迟,夏、秋叶采摘过度,易损伤树势,引起发病率增加。偏施氮肥或施肥偏迟,易发病。

[防治](1)检疫:严格检疫,病区苗木、接穗、砧木苗等商品穗苗,禁止向新区调运。(2)农业防治。建立无病桑苗培育基地,培育无病苗木。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如育2号、育237、广选792、团头荷叶白、湖桑199、湖桑7号、青黄桑、小白条等。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氮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严格防治拟菱纹叶蝉和凹缘菱纹叶蝉,控制虫媒传播病害。夏伐不宜过迟,对幼龄桑树应尽早夏伐,并合理采用夏秋叶。秋叶适当留养。在6月中下旬检查桑园,彻底清除病树,以防蔓延,这是防治的关键措施。(3)化学防治:用土霉素溶液,浸泡苗根4小时,可使病苗脱毒。用55℃的0.1%硫代硫酸钠溶液,浸接穗10分钟,可使病穗脱毒。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