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桑褐斑病

桑褐斑病

简 介

英文名Mulberry brown leaf spot异名桑烂叶病、桑烂斑病、桑焦斑病 桑褐斑病初期病斑少而小,病叶尚可饲蚕,受害重的桑叶,病斑多而大,使病叶枯萎,提早脱落或整叶腐烂,严重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浙江和江苏两省发生较为普遍。安徽、云南、山东、河南和新疆等地也有发生。

[为害症状]主要发生在叶片,很少寄生在新梢上,嫩叶发生较多。(1)叶片。病斑呈现于叶的正背两面,初为暗色水渍状,芝麻粒大小,病斑周围叶色稍变黄,逐渐扩大成近圆形,茶褐色或暗褐色,轮廊明显。病斑继续扩大时,因受叶脉的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中部淡褐色,其上环生白色或微红色后变黑褐色的粉质块,即分生孢子盘。病斑周围叶色稍褪绿变黄。病斑吸水膨胀,易腐败穿孔,干燥时中部裂开。严重时病斑连接,形成烂叶现象,叶片枯黄容易脱落。当日照少、雨水多时,发生更多。晚秋发病时,病斑周缘常有紫褐色的晕纹,叶脉被侵染亦变紫褐色,叶背更为明显。严重发病叶片上许多病斑相互连接成大病斑,不久叶片枯焦,形成焦斑、烂叶而脱落。(2)新梢、叶柄:叶柄、新梢发病时,则呈暗褐色,长形略凹陷的病斑。

[病原]桑粘隔孢Septogloeum mori Briosi et Cavara,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盘埋生,大小60~150μm,成熟后外露。分生孢子梗圆筒形,丛生,单胞,无色,大小(5~15)μm×(2.5~3)μm。分生孢子棍棒状,两端圆,顶部稍细,成熟时有隔膜3~5个,大小(30~50)μm×(3~4)μm。 侵染循环 [侵染]病原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附在枝条或残留叶上越冬。春天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随风雨、昆虫等传播到叶面上引起初次侵染。经10天左右就可出现新病斑。不久,新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盘,形成新的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在整个生长季节里,只要条件适宜可以多次重复感染,为害不断扩大。

[发生规律]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高湿年份,特别是在雨季长、雨量多时,发病重。阴雨连绵、日照不充分,发病重。在河流、池塘、水稻田周围的桑田,因环境多湿,发病较重。通风透光性差、地下水位高及肥培管理差的桑田容易发病。

[防治](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湖桑7号、湖桑32号、湖桑147号、荷叶白、桐乡青、伦教40号、早青桑、湖桑35号、四川油桑、桐乡青、剑枝等。②合理采叶收获,注意通风透光,雨后注意桑园的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增强树势,提高桑树抗病力。④随时收集病枝,特别是冬前落叶要彻底清除烧毁或作堆肥,以消灭越冬病原。⑤冬季剪梢、翻耕土壤,将散落地面的病叶深翻到深层土中。(2)化学防治:①每株桑树有几片病叶,每病叶有2~3个褐色病斑时,应立即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连续2~3次。②发病重的桑田在秋蚕结束后,喷1~2次0.7%倍式波尔多液。③春季桑树发芽前全面喷1次波美4~5度的石硫合剂,可杀灭枝干上的病菌。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