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大蒜灰霉病

大蒜灰霉病

英文名Garlic gray mold  大蒜灰霉病多发生在植株生长的中后期和蒜薹贮藏期。从下部老叶尖端开始发病。病斑开始为水渍状,以后变为白色至浅灰褐色。病斑扩大后成为沿叶脉扩展的梭形或椭圆形,后期连接成长条形大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色至灰褐色、线毛状的霉层。严重时全叶枯死。枯叶表面有不规则形的黑色菌核。下部老叶发病后,可继续蔓延至叶鞘及上部叶片,乃至整株叶片,使假茎甚至鳞茎腐烂,病部可见灰霉及黑色菌核。冷库贮藏的蒜薹先从梢部开始发病,以后向下蔓延,造成蒜薹腐烂。

[为害症状]大蒜灰霉病棚室发生较多,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蒜苗叶两面生有褪绿小白点,扩展后成为沿脉扩展的长形或梭形斑,大小0.5~3mm,一般从叶尖向下扩展,致多数叶片一半枯黄,湿度大时,密生较厚的灰色绒霉层,致叶片变褐或呈水渍状腐烂。蒜苔灰霉病是许多大、中城市蔬菜冷库的毁灭性病害,蒜苔入库后3~4个月即见发病。蒜苔腐烂并长出灰霉状物,即病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病原为葱鳞葡萄孢Botrytis squamosa Walker和葱腐葡萄孢Botrytis aclada Fresen =B.allii Munn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侵染]蒜苔灰霉病主要在蒜苔收获后,靠潜伏在植株上的菌丝体、菌核,在贮藏低温条件下引起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从伤口或枯死部位侵入,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贮藏窖或贮藏库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大蒜灰霉病在田间主要靠病原的无性繁殖体,即病叶上的灰霉传播蔓延。每次收蒜都会把病原散落于土表,致新生叶染病。

[发生规律]大蒜灰霉病的发生除了与品种抗性有关外,还受气候、土质及栽培技术的影响。春季降雨多,田间湿度大;土质粘重,透水性差;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播期过晚,苗子长势差;偏施氮素化肥,植株抗病力减弱等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在冷库中贮藏的蒜薹,当库温变化大、塑料袋中湿度大结成水滴时,也易发生灰霉病。

[防治](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防止病原蔓延。适时通风降湿,是防治该病的关键。通风量要据蒜长势确定,外温低,通风要小或延迟,严防扫地风。培育壮苗,多施有机肥,及时追肥、浇水、除草。(2)化学防治:病初期开始喷50%普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0%多菌灵硫磺胶悬剂800~1000倍液,或50%灭病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棚室栽培大蒜也可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在发病始期开始施用。如15%腐霉利(速克灵)烟剂,亩250克熏1夜,每隔7~8天1次。或特克多烟剂,每100立方米用量50克(1片)熏1夜,每隔7~8天1次。储藏时为减少窖内湿度,最好选用45%特克多烟雾剂。防治蒜苔灰霉病贮藏温度控制在0~12℃,湿度80%以下。及时通风排湿。必要时喷洒45%特克多悬浮剂30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