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

简 介

英文名Beet armyworm异名玉米叶夜蛾、玉米小夜蛾、贪夜蛾、白菜褐夜蛾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一种世界性害虫,各地均有发生分。为害为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莴苣、大葱、番茄、青椒等170多种蔬菜和作物。世界性害虫。国内各省、区均有分布。

[为害症状]初孵幼虫结蔬松网在叶背群集取食叶肉,受害部位呈网状半透明的窗斑,干枯后纵裂。3龄后幼虫开始分群为害,可将叶片吃成孔洞、缺刻,严重时全部叶片被食尽,整个植株死亡。4龄后幼虫开始大量取食,蚕食叶片,啃食花瓣,蛀食茎杆及果荚。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广东每年发生10~11代,长江以北地区每年发生4~5代,山东烟台、青岛、菏泽每年发生5代。(2)越冬。以蛹在土室内越冬,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全年可生长繁殖为害。(3)发生时期。7~8月份为害较重。(4)环境因素。最适宜的温湿度20~23℃,相对湿度50%~75%。成虫有趋光性。

[形态](1)成虫。体长8~10mm,体灰褐色,头和胸有黑点。前翅灰褐色,基线前段可见双黑纹;内横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外斜。(2)卵。卵圆球状,白色,成块产于叶面或叶背,外面覆有雌蛾脱落的白色绒毛,因此不能直接看到卵粒。(3)幼虫。幼虫5龄,少数6~7龄。1~3龄虫体长0.1~8mm,体色由淡绿到浅绿,头黑色渐呈浅褐色;2龄时前胸背板有一个倒梯形斑纹;3龄时气门后出现白点。4龄虫体长9~14mm,体色开始多变,有绿、暗绿、黄褐、黑褐等色。前胸背板斑纹呈口字形,背线有不同颜色或不明显,气门线下为黄白色或绿色,有时带粉红色的纵带出现并直达腹末,气门后白点明显,后两项是该虫区别其他夜蛾的征态。老熟幼虫体长可达22~30mm,体色变化很大,由绿色、暗绿色、黄褐色、褐色至黑褐色;背线有或无,颜色亦各异。较明显的特征为:腹部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此带直达腹部末端,不弯到臀足上,是别于甘蓝夜蛾的重要特征,各节气门后上方具一明显白点。体长约10mm,黄褐色。中胸气门显著外突。臀棘上有刚毛2根,其腹面基部亦有2根极短的刚毛。(4)蛹。体长约10mm,黄褐色。

[习性](1)成虫。成虫夜间活动。雌成虫产卵和卵块孵化时间主要集中在20时至次日8时。(3)幼虫。幼虫共5龄。3龄前群集为害,食量小;4龄后食量大增,昼伏夜出,有假死性。虫口过大时幼虫可互相残杀。幼虫发育历期11~39天。老熟幼虫入土,吐丝筑室化蛹,蛹发育历期7~11天。幼虫表皮光滑,药液喷洒时不容粘附,特别是3龄以后幼虫,对许多常用药很易产生抗药性,由于该虫来势猛、扩展快、抗药性强。

[防治](1)农业防治。在蛹期结合农事需要进行中耕除草、冬灌,深翻土壤。早春铲除田间地边杂草,破坏早期虫源孳生、栖息场所,这样有利于恶化其取食、产卵环境。在虫卵盛期结合田间管理,提倡早晨、傍晚人工捕捉大龄幼虫,挤抹卵块,这样能有效地降低虫口密度。有试验表明,人工摘除卵块3次和人工捕捉幼虫3次对甜菜夜蛾的控制效果能达到70%~93%。(2)生物防治。使用Bt制剂进行防治及保护利用腹茧蜂、叉角历蝽、星豹蛛、斑腹刺益蝽等天敌的生物防治方法。卵的优势天敌有黑卵蜂,短管赤眼蜂等;幼虫优势天敌有绿僵菌。(3)物理防治。在成虫始盛期,在大田设置黑光灯、高压汞灯及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同时利用性诱剂诱杀成虫。(4)化学防治。施药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最佳。用5%抑太保乳油 1 500~3 000倍液,或1.8%虫螨克乳油 2 000~3 000倍液等生物农药对甜菜夜蛾具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幼虫孵化盛,于上午8时前或下午6时后喷施5%夜蛾必杀乳油 1 000~2 000倍液与菊酯伴侣500倍混合液,或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 1 000倍液加卡死克乳油 500倍混合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 000倍液加5%卡死克可分散液剂分散液剂500倍混合液,或10%夜蛾净1 000~1 5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