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芹菜叶斑病

芹菜叶斑病

简 介

英文名Celery early blight异名芹菜早疫病、芹菜斑点病 芹菜叶斑病是芹菜的一种主要病害。各地普遍发生。严重地块减产30%~50%。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柄和茎。(1)叶片。叶缘先发病,逐步蔓延到整个叶片。病斑初为黄绿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灰褐色坏死斑,边缘不明显,呈深褐色,不受叶脉限制。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灰白色霉层,即病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扩大成斑块,最终导致叶片变黄枯死。(2)茎或叶柄。茎或叶柄受害时,病斑椭圆形,开始时为黄色,逐渐变成灰褐色凹陷,茎秆开裂,后缢缩、倒伏。温度高时亦产生灰白色霉层。

[病原]芹菜尾孢菌Cercospora apii Fre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1)形态。子实体两面生,暗褐色。分生孢子梗束生,榄褐色,顶端色淡,大小(30~87.5)μm×(2.5~5.5)μm。分生孢子鞭形,无色,正直或弯曲,顶端较尖,向下逐渐膨大,至基部近截形,具隔膜3~19个,大小(55.9~217.5)μm×(3.1~5.6)μm。(2)特性。病原生长发育温度范围是15~32℃,菌丝发育适温25~30℃,分生孢子形成适温15~20℃,萌发适温28℃。病原发育需高湿度,分生孢子萌发和产生芽管侵入则需有水滴存在。(3)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芹菜、鸭儿芹。

[侵染](1)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以菌丝体附着在种子或病残体上及病株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2)传播特点。通过风雨及农具或农事操作传播;带菌种子可作远距离传播。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以夏、秋发病重,高温多雨或高温干旱,但夜间结露重,持续时间长,易发病。(2)栽培因素。大水漫灌,田间积水,排水不良地块易发病。棚室栽培易发病,若初期出现高温多湿小气候也易发病。缺水缺肥,通风不良,植株长势弱,发病重。

[防治](1)种子消毒。播种前要用48℃温水浸种30分钟进行处理,待捞出后晒干再播种。(2)农业防治。实行轮作可有效减轻病害。浇水时勿大水漫灌,发病后要控制浇水量。棚室内湿度大时,要适当通风排湿;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夜间温度控制在10~15℃,以减少叶面结露。随时摘除病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原,控制病害蔓延。(3)化学防治。发病前可用2%农抗120水剂 150倍液,隔7天喷1次,连续3~4次;或每亩用3.3%特克多烟剂50g熏烟。发病初期选择晴天喷药,常用药剂有50%灭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50%利得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每隔7天防治1次,共防治3~4次。棚室栽培,每亩用5%百菌清粉尘剂1kg,或45%百菌清烟剂200g熏烟,每隔9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或交替施用2~3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