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芹菜斑枯病

芹菜斑枯病

简 介

英文名Celery late blight异名芹菜晚疫病、芹菜叶枯病 芹菜斑枯病是芹菜的一种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引起生长期落叶和贮藏期腐烂,损失很大。发病田块达50~60%,平均减产15%~30%,是制约芹菜优质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茎和种子。分为大斑型和小斑型。华南地区只发生大斑型,东北地区侧以小斑型为主。(1)大斑型。先发生在老叶上,再向新叶上扩展。叶上病斑圆形,初为淡黄色油浸状斑,后变为淡褐色或褐色,边缘明显,病斑上散生少数小黑点,即为分生孢子器。为害严重时,全株叶片变为褐色干枯状。茎及叶柄受害,病斑均呈长圆形,稍凹陷,中央密生黑色小粒点。(2)小斑型。病斑中央黄白色或灰白色,边缘聚生有很多黑色小粒点,病斑边缘黄色,大小不等。叶柄或茎部上的病斑为褐色,长圆形稍凹陷,中部散生黑色小点。

[病原]病原为芹菜壳针孢菌Septoria apiicola Speg.属半知菌亚门真菌。(1)形态。分生孢子器埋生,大小(87~155.4)μm×(25~56)μm。器孢子长线形,无色,具隔膜0~7个,大小(35~55)μm×(2~3)μm。(2)特性。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9~28℃,该菌在低温下生长较好,发育适温20~27℃,高于27℃生长发育趋缓。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48~49℃经30分钟。(3)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芹菜、根芹、野生芹。

[侵染]病原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越冬,也可在病残体上越冬。潜伏在种皮内的菌丝可存活1年以上。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产出分生孢子借风雨、牲畜及农具传播;带菌种子可作远距离传播。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在适宜温湿度下,潜育期约为8天;在20~25℃温度和多雨的情况下,病害发生严重,并能迅速蔓延和流行;白天干燥,夜间有雾,或温度过高过低时,发病重。(2)栽培因素。重茬地、低洼地发病重;浇水多,排水不良,田间积水,种植过密,土地贫瘠,生长势差,发病重。

[防治](1)种子消毒。可采用48~50℃温水浸种30分钟,再在冷水中浸20分钟,晾干后播种。(2)农业防治。施足底肥外,应及时追肥,防止缺肥。大水漫灌,雨后应注意排水。保护地栽培应注意通风排湿。与其他蔬菜实行2~3年轮作,病害明显减轻。病初应摘除病叶和底部老叶,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深翻。保护地栽培要注意降温排湿,白天控温15~20℃,高于20℃要及时放风,夜间控制在10~15℃,缩小日夜温差,减少结露,切忌大水漫灌。(3)化学防治。苗高2~3cm时,施药保护。保护地栽培施用45%百菌清烟剂 200~250kg,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 1kg。露地栽培可选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 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