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辣椒白粉病

辣椒白粉病

简 介

近年来,辣椒白粉病在我国许多设施栽培地区发生严重,已成为保护地栽培辣椒最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常造成严重的损失。而且经常有一些地区,对白粉病的发病症状不了解,常根据辣椒在叶背产生白色霉层,错误诊断为“辣椒霜霉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耽误病情。

【发病症状】

白粉病主要为害辣椒叶片,其主要特征是叶面出现褪绿斑。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数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较小褪绿斑,褪绿斑多呈现不规则状圆形,叶背可出现稀疏状霉层;褪绿斑向四周迅速扩展,导致叶面大部分褪绿,背面霉层增多,霉层白色,呈交织状,严重时嫩茎和果实也能受害。

辣椒白粉病的霉层一般出现在叶背,只有对白粉病非常敏感的品种,霉层才会在叶片正面出现。

【病原菌】

辣椒白粉病病原菌的无性世代为Oidiopsis taurica,属粉孢属辣椒拟粉孢菌。菌丝体内外兼生,菌丝上有吸器,深入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分生孢子由气孔伸出,形成无性繁殖体,分生孢子梗一般较细,散生,无色,有分隔。分生孢子无色,单个生于孢子梗的顶端。

【发生因素】

1、初侵染来源

北方地区,辣椒白粉病病原菌一般随病叶在地表越冬。采用保护地栽培辣椒,辣椒常年均有种植,病原菌分生孢子在冬作辣椒或其他寄主上存活,无明显越冬现象,分生孢子可不断产生,辗转为害。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风力传播,也可通过雨水滴溅传播。昆虫如蓟马、蚜虫、白粉虱也是该菌的传播媒介。另外,农事操作也是白粉病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

2、温湿度条件

辣椒白粉病分生孢子在10~37℃时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20℃;辣椒白粉病侵染需要一定的空气湿度,温室内湿度大,菌丝生长慢,但分生孢子萌发侵染几率大;而温室内湿度小,分生孢子萌发侵染几率小,但菌丝生长快,产孢量增大,所以白粉病在忽干忽湿的环境中发生严重。

3、栽培措施

温室内种植密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水肥管理不当等,都有利于病害发生。

4、寄主范围

辣椒白粉病病原菌可以侵染茄果类其他种类如番茄、马铃薯,此外,还可侵染葱姜蒜类蔬菜、伞形科蔬菜如欧芹、芫荽和棉花。

【综合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白粉病抗性强,且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合理密植,加强田间通风透光;加强水分管理,浇水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做到膜下浇水,控制田间湿度,尽量避免田间忽干忽湿。

3、药剂防治

辣椒白粉病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都在叶片里面,等到产生繁殖体才伸出叶面。一旦发现病斑,再用药防治就比较困难。因此,防治辣椒白粉病一定要早,在病害发生高峰期,提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注意喷施叶面背面。

在发病初期,只有少数叶片出现褪绿的黄色斑点,可及时喷施2%宁南霉素水剂6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将病害有效的控制发病初期。在发病中期,及时使用触杀型和内吸性杀菌剂,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30%醚菌·啶酰菌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同时喷洒时针对每一植株要全面、彻底。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