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番茄斑萎病毒病

番茄斑萎病毒病

简 介

英文名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disease

番茄斑萎病毒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近年来温带地区也有发生,呈现蔓延的趋势,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目前,这种病毒病已成为温室生产中最主要的一种病毒病。

[为害症状](1)苗期。幼叶产生小的黑褐色斑,病株叶片褪绿为明亮黄色,茎干和叶柄上产生暗褐色的条纹发病植株严重矮化、叶片下垂和萎蔫,生长点因系统性坏死而受严重影响,有时植株萎蔫死亡。生长初期即被侵染的植株不能结果。(2)果实。结果期被感染的植株,幼果产生浅色的环斑,未成熟的绿色果实果面局部隆起,形成斑驳、淡绿色环纹。成熟果实出现橘黄色和红色斑,有的果实畸形。果实的典型症状为果皮出现白色至黄色的同心环纹,环的中心突起而使果面不平。在红色的成熟果实上有明显明亮的黄色环纹,为该病毒病的重要诊断特征。该病脐部症状与脐腐病相似,但病果实表皮变褐坏死有别于脐腐病。

[病原]病原为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简称TSWV。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 virus)病毒起源于南亚及东南亚地区,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番茄斑萎病毒是该属的代表种,是该科中唯一可侵染植物的属。(1)形态。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粒子为近球形,直径约80~110nm,具包膜,三分体单链RNA基因组,三个片段的5′和3′末端含共有的8个保守互补碱基,可形成假环状结构。(2)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有报道称番茄斑萎病毒寄主范围包括双子叶植物69科,单子叶植物15科以及一种蕨类植物,总数多达1090种。另外,番茄斑萎病毒属中西瓜银色斑驳病毒(Watermelon sil-vermottle virus,WSMoV)也能侵染番茄。 

[侵染]病毒通过汁液和种子传播。在自然环境中,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由蓟马,如西花蓟马、烟蓟马等,以持久且增殖的方式传播使病害扩展蔓延。潜育期4天。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2)栽培因素。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易引起发病;田间杂草丛生,发病重。(3)病源因素。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病毒的有效传播介体可导致病毒病的流行,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西花蓟马的繁殖能力很强,在温室内恒定的温度下,1年可连续发生12~15代。蓟马的生活史约20~30天,杂食性,已知寄主植物多达500余种。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介体在田间存在,而在多数温带地区主要存在于保护地栽培的作物上。有研究发现,生长季节早期西花蓟马的数量和TSWV引起的病害严重度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西花蓟马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扩散是TSWV在各地陆续发现的主要原因。

[防治](1)检疫:无病区要加强对调运植株的检疫监管,严禁带有该病毒的繁殖材料调入。(2)种子消毒。用40%磷酸三钠10倍液浸种1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反复冲洗数次,直到种子表面不光滑为止,再进行常规浸种和催芽。(3)农业防治。与非茄果类蔬菜轮作。农事作业时,注意手和工具的消毒。及时铲除苦苣菜、野大丽花和田间杂草。花卉仙客来是病毒繁殖的重要媒介,其繁殖的病毒天对春天侵染凤仙花、四季海棠、报春花等,进而引起番茄发病。已感发病毒的植株在及时清理,以防成为一个病毒源。(4)生物防治。已从番茄上克隆抗病基因,带有该基因的植株不表现花叶症状。目前,已获得转基因抗斑萎病毒属病毒的植物有菊花、花生、烟草和番茄等,这些转基因植株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可能为该病毒病的控制提供一条有效途径。(5)化学防治。目前还无药可有效用于番茄斑萎病毒的防治,市场上的一些药剂一定程度上对一些作物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克毒灵、宝力丰病毒立灭、植物病毒钝化剂、菌毒清等。已有该病毒病发生的地区,加强对传毒蓟马的防治,以达到间接控制病害的目的。另外,参考其他类型病毒病的防治方法。生长季节应加强对蓟马的监控,通常使用黄色或蓝色的黏板,根据蓟马的种群变化动态,及时防治。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时,可根据蓟马的生活史在其敏感时期使用杀虫剂2~3次,每次间隔5天。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