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番茄疮痂病

番茄疮痂病

简 介

英文名Tomato bacterial scab

疮痂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病株率在10%~30%,严重时病株率可达到50%以上,对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都很大。已成为棚室番茄的主要病害。

[为害症状]为害番茄叶片及果实。(1)叶部。近地面老叶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形成水渍状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展成圆形或连接成不规则黄色病斑,病斑表面粗糙不平,周围有黄色环形窄晕圈,内部较薄,具油脂状光泽;后期叶片干枯质脆。(2)茎部。茎部发病先在茎沟处出现褪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展后形成长椭圆形黑褐色病斑,病部稍隆起,裂开后呈疮痂状。(3)果实:果实受害则主要是着色前的幼果和青果,果面初生圆形四周具较窄隆起的白色小点,后扩大呈黄褐色或黑褐色近圆形粗糙隆起环斑,呈疮痂状,直径0.2~0.5cm,边缘带有黄绿色晕圈,有的病斑可联结成不规则大病斑。如条件适合,长期高温高湿时,短期内田间植株叶片呈焦枯状。

[病原]病原为病原为野油菜单胞菌辣椒斑点病致病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 (Doidge)Dye.属细菌。(1)形态。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1.0~1.5)μm×(0.6~0.7)μm,端部具1根鞭毛。(2)特性。革兰氏染色阴性。发育适温27~30℃,最高40℃,最低5℃,56℃经10分钟致死。(3)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番茄、甜椒、辣椒。

[侵染](1)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随病株残体在地表或黏附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第2年初侵来源。(2)传播特点。在田间主要随大风大雨传播,也可由昆虫传播。病原由伤口或气孔侵入叶片,环境条件适宜侵染叶片后3~6天即可发病,侵染果实5~6天即可发病。田间只要有10%的植株发病,其产生的菌量足够使整块田发病。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高温、高湿、多雨是发病的主要条件。夏季阴雨连绵、暴风大雨或伴随钻蛀性害虫发生会给植物造成伤口,有利于病原侵入,都可能引起该病大发生。(2)栽培因素。粗放栽培管理、病田连作、追肥不及时、植株长势弱有利于病原侵染,加重病害发生。

[防治](1)种子处理:55℃温水中浸泡15分钟,然后转入冷水里冷却,晾干后再播种。或者用1∶10农用链霉素浸种30分钟。(2)农业防治。实行与十字花科作物或禾本科作物2~3年以上的轮作。设无病留种田或从无病单株采种。适时整枝打杈,及时清除病残体。雨季加强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保持田间通风透光。施足氮、磷、钾肥,增施菌肥、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以活化土壤,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72%的农用链霉素2 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 400~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400~500倍液,或25%络氨铜水剂 5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4 000~5 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1~2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