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黄瓜根腐病

黄瓜根腐病

简 介

英文名Cucumber Fusarium root rot 黄瓜根腐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各地普遍发生。该病一般在结瓜期发病,蔓延快、为害重、损失大,发病率轻者30%~40%,重者70%~80%。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根部。(1)根和根茎部。发病初期呈水浸状,后呈浅褐色湿腐,主根受害后引起根茎部缢缩,病部腐烂处的维管束变褐,但不向上扩展,可与枯萎病相区别。后期病部往往变糟,组织破碎,仅留下丝状维管束。病株地上部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病情发展中午叶片萎蔫,早晚恢复,严重的则多不能恢复而枯死,植株呈现青枯状。(2)嫁接株。摘心后至收获起发病。病情进展较慢,初期叶片失去活力,晴天中午叶片萎蔫,早、晚或阴天恢复原状,持续数天后下部叶片开始枯黄。用作砧木的黑籽南瓜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褐腐烂,引起全株枯死。

[病原]病原为瓜类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 (Mart.)App.et Wollenw.f. cucurbitae Snyder et Hanse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报道,引起天津地区主要致病原是甜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1)瓜类腐皮镰孢菌。分生孢子有大小型之分。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大小(6~11)μm×(2.5~3)μm。大型分生孢子无色,梭形,两端较钝,具2~4个隔膜,大小(14.0~16.0)μm×(2.5~3.0)μm。(2)甜瓜疫霉。孢子囊卵形或长椭圆形,顶生式,单生,不易脱落,有层出现象,孢子囊有乳头状突起,但突起较低,较扁平,黄褐色,大小为(45~55)μm×(27.5~37.5)μm。菌丝易产生瘤状或节状膨大菌丝体,为姜瓣状或不规则的圆形或近圆形,有时形成结节状菌丝,菌丝间不形成厚垣孢子。(2)寄主。这2种病原可以侵染黄瓜、南瓜等葫芦科植物。

[侵染]病原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尤其厚垣孢子可在土中存活5~6年或长达10年,成为主要侵染源。病原从根部伤口侵入,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病原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

[发生规律]高温、高湿利其发病。连作地、低洼地、黏土地或下水头发病重。嫁接黄瓜在露地和保护地均有发病,以保护地发生最为严重。

[防治](1)农业防治。与十字花科、百合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育苗床土壤覆盖塑料膜,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土温控制38~40℃消毒24小时;控制42℃,消毒6小即可奏效。提高嫁接技术水平,选用抗病品种做砧木。采用高畦栽培,防止大水漫灌及雨后田间积水,苗期发病害及时松土,增强土壤透气性。(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药剂。药剂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也可以配成药土撒在茎基部。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