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茄子黑枯病

茄子黑枯病

简 介

英文名Eggplant black rot 保护地茄子黑枯病日益严重,导致茄子的品质和产量严重下降。

[为害症状]为害叶片、茎和果实,主要为害叶片。(1)叶片。病斑分小型病斑和大型病斑两种,紫黑色。小型病斑紫黑色,圆形或近圆形,直径为0.5~1.0cm,周围为紫黑色,中央稍浅为浅褐色,有时从中部破裂。大型病斑直径常达1.0cm以上,也为紫黑色,中央颜色稍浅,常常带有轮纹,但病斑上不形成黑色小点。发病重时一片叶上有许多病斑,常常造成早期落叶。病斑有时可在叶脉形成,条件适宜时长出灰褐色霉层。也可在叶片基部发生,导致整片叶枯死,而且茎上也能产生病斑。(2)果梗。果梗病斑呈褐色,病部下凹或龟裂。(3)果实。果实发病少,发病时在果实表面形成无数水泡状的小隆起,导致果实商品价值下降。

[病原]病原为茄棒孢菌Corynespora melongenae Takimoto.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棒孢属真菌。菌丝体有分枝,无色到淡褐色,具隔膜。分生孢子梗细长,初呈淡褐色,后变为深紫黑色,大小(200~400)μm×(6~8)μm。分生孢子多数单生于分生孢子梗上,直或略弯,孢子呈淡褐色至深紫黑色,棒锤状,具1~1个隔膜,普通的有8~10个隔膜,孢子大小(80.0~252.5)μm×(10.0~16.3)μm。(2)特性。该病原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28℃,5~35℃均可生长,寄主范围狭窄。在PDA培养基上长势较慢,产孢量少菌落初期为白色近圆形,向上生长,后期颜色加深变为灰色。

[侵染](1)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随病叶、茎等病残体在土壤中残留、越冬,分生孢子也可附于种子或塑料棚、温室等资材上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种子也可带菌。(2)传播特点。病斑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传播,飞散到周围植株上使病情加重,并进行多次再侵染。

[发生规律]病原的发病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高温、多湿条件下易发病,5~6月晴天保护地内温度上升,温度管理不严格时,发病程度增加。

[防治](1)种子消毒。使用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处理。可用52℃温水浸种30分后催芽。(2)农业防治。合理控制栽培密度,苗床要注意放风。严格控制温湿度,防止保护地内出现高温多湿现象,切忌灌水过量,雨季要注意排水降湿。保护地特别要做好放风排湿工作。及时摘除初发病病株的病叶,减少田间菌源。采收后彻底清洁田园。(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 1 500倍液,隔7~10天喷雾1次,连续防治2~3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