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茄子绵疫病

茄子绵疫病

简 介

英文名Eggplant Phytophthora rot 绵疫病是茄子的一种重要病害。各地均有发生。茄子各生育期皆可受害,一般减产20%~30%,发病严重时损失超过50%。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茄果,也能为害叶茎等部。棚室茄子幼苗也容易受害。(1)幼苗。胚茎基部呈水渍状,发展很快,常出现猝倒,致使幼苗枯死。(2)果实。近地面果实先发病。病初产生圆形褐色水浸状病斑,稍凹陷,并逐渐扩大,且果实内部变黑褐色腐烂。在天气潮湿时,病部长出茂密的白色绵絮状菌丝。(3)叶片。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的边缘开始,病斑初呈暗绿色,后变为褐色不规则形病斑,潮湿时病部也生稀疏白霉。(4)嫩枝。发病初呈水浸状,后变褐缢缩以致折断,其上部枝叶萎蔫枯死。

[病原]病原为寄生疫霉为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属鞭毛菌亚门真菌。(1)形态。菌丝棉絮状,白色,无隔,分枝多,气生菌丝发达。孢囊梗纤细,无色,无隔膜。孢子囊长卵圆形,近无色,大小(30~70)μm×(20~50)μm。孢子囊大小5.8μm×6.2μm,顶端有乳头状突起。(2)特性。发育温度8~38℃,以25~30℃为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于孢子形成,95%以上菌丝生长旺盛。(3)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茄子、番茄、西瓜、辣椒、黄瓜、马铃薯等蔬菜。

[侵染](1)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以卵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卵孢子经雨水溅到茄子果实上,萌发长出芽管,芽管与茄子表面接触后产生附着器,从其底部生出侵入丝,穿透寄主表皮侵入。(2)传播特点。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萌发后形成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

[发生规律](1)品种因素。果皮厚的品种较抗病,长茄系品种较圆茄系品种易发病。(2)气候因素。盛果期高温多雨,利发病。雨季早,降雨多,尤其是连阴雨,天气闷热,发病早且重。(3)栽培因素。地势低洼,土壤黏重,雨后田间易积水,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易引起发病。

[防治](1)种子消毒。用55℃的温水浸种15分钟,或50℃的温水浸种30分钟。或用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1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后播种。(2)农业防治。与非茄果类、非瓜类蔬菜轮作3年以上,重病地块轮作的每隔时间还应更长一些。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在低洼地则要采用高畦或半高畦栽培。实行宽行密植,适当整枝,及时打去下部老叶,以增加田间的通风透光。及时排水;施足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清理烂果和病叶,收获后收集病株残体烧毁或深埋。茄子绵疫病发生严重地区选用圆茄系品种。(3)化学防治。幼苗期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 2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喷洒保护,7天左右喷1次,连续2~3次。定植时用70%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或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1∶100配成药土,每公顷穴施或沟施药土1200~1500kg。在结果期,特别是雨季前要喷药防治病害发生。发病初期应立即拔除病株烧毁并喷药保护,药剂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喷雾,效果好,7~10天防治1次,视病情防治3~4次,为防止产生抗药性,采用不同种类药剂交替使用。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