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菜豆枯萎病

菜豆枯萎病

简 介

英文名Bean Fusarium wilt 菜豆枯萎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各地均有分布,发生普遍。发病率30%~50%之间,个别重病田病株率高达90%以上,引起菜豆成片枯死。

[为害症状]多在初花期开始发病,结荚盛期植株大量枯死。(1)叶片。发病初期先在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出现不规则形褪绿斑块,似开水烫伤状,无光泽,后全叶失绿萎蔫,变成黄色至黄褐色,并由下叶向上叶发展,3~5天后整株凋萎,叶片变黄脱落。有时仅少数分枝枯萎,其余分枝仍正常。病株根系不发达,变色腐烂,容易拔起。(2)根、茎。根颈处有纵向裂纹。剖视主茎、分枝或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色至暗褐色,有的荚果腹背合线也呈现黄褐色。严重时植株成片枯死。潮湿时茎基部常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病原]病原为镰刀菌属尖孢镰刀菌菜豆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phaseoli Kendrick and Snyder.属半知菌亚门真菌。(1)形态。菌丝棉絮状,白色。大型分生孢子圆筒形或镰刀形,无色顶端尖细,一般有隔膜2~3个,大小(25~33)μm×(3.5~5.6)μm。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无色,单胞,(6~15)μm×2.5μm。(2)特性。生长发育适温28℃。

[侵染](1)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以菌丝、厚垣孢子或菌核在病残体或带病原堆肥中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病原能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还可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病原经伤口或根毛侵入。(2)传播特点。在田间,病原主要靠流水传播,也可随病土借风吹和黏附在农具上传到远处。

[发生规律](1)发病时期。华东地区于4月上中旬的初花期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的盛花至结荚期发病最多。(2)气候因素。当平均气温达20℃以上时,田间开始出现病株;日平均气温上升到24~28℃时,发病最多。相对湿度80%以上,病害发展迅速,特别是结荚期如遇雨后暴晴或时晴时雨天气,病情常迅速发展。(3)栽培因素。地势低洼,平畦种植,灌水频繁,田间湿度大,肥力不足,管理粗放,连作地发病较重。

[防治](1)种子消毒。用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加0.01%平平加浸种1小时;或用36%多硫悬浮剂 50倍液或40%甲醛300倍液浸种3~4小时,捞出后种子用清水反复冲洗后催芽播种。或用种子重量0.5%的50%可湿性粉剂多菌灵拌种。(2)农业防治。重病田应与非豆科作物轮作3~5年以上,或与水稻轮作1年以上。种植抗病品种。从无病地或无病株上采种。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低洼地可采取高畦或半高畦地膜覆盖栽培,适当控制浇水,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及时清除病株,可减少病原在田间传播。(3)化学防治。每公顷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0kg,加上细土750~1500kg,拌匀后撒在播种沟内,盖上一层细土后播种。田间发现病株后,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灌根防治。每株灌药液250ml,隔7~10天喷1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