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黄花菜锈病

黄花菜锈病

简 介

英文名 锈病是黄花菜的主要病害,种植地区均有分布,发生普遍。一般发生年减产10%左右,发病严重的地区,叶片发病率常在50%以上,有时高达100%。一般减产10%,流行年可减产30%以上。

[为害症状]危害叶片和花薹。最初在叶片和花薹上产生桔红色稍凸起的疮斑(病原夏孢子堆),埋于寄主表皮之下;孢子成熟后,表皮破裂,散落出黄褐色或桔黄色的粉状物(夏孢子)。夏孢子堆的大小、形状,夏孢子堆大而多,连结成片,叶片表层明显翻卷,叶片渐枯黄,使其它叶片落一层黄褐色粉状物;夏孢子堆小,表皮破裂程度也轻,夏孢子堆周围往往失绿呈淡黄色。一般夏孢子堆排列不规则,散生。黄花菜生长后期,在叶片上生黑色长椭圆形或短线状疮斑(病原冬孢子堆),埋生于表皮下,非常紧密,一般表皮不破裂,内生黑色冬孢子。黄花菜锈病危害严重时整株叶片枯死,花薹短瘦或根本不能抽薹,花蕾易凋萎脱落。

[病原]病原为萱草柄锈菌Puccinia hemerocallidis Thum.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黄色,单胞,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18~29)μm×(16~23)μm。冬孢子褐色棍棒状,顶平,有的顶圆或尖,分隔处稍缢缩,大小(32~64)μm×(14~22)μm。孢子柄长约35μm,淡黄色。

[侵染]本菌为转主寄生菌,除在黄花菜上产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在另一寄主败酱草的叶片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以冬孢子随同病残体留在地上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子及担孢子,担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危害败酱草,在叶片上产生性孢子及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借气流飘移到黄花菜上,侵染发病。病株上的夏孢子在条件适宜时,可反复侵染黄花菜,引起病害流行。秋季出现冬孢子,进入越冬阶段。

[发生规律]温暖湿润有利于发病。肥水不均,光照不足,密度过大,徒长纤弱等也易发病。

[防治](1)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如荆州花、片子花、猛子花等品种较抗病。生长季节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尤其在黄花菜采收结束,彻底清除病株残叶;并铲掉败酱草等杂草,喷洒0.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全面消毒。及时分株,更新老龄株丛,深挖覆土30厘米,并去掉部分老根,促进秋苗分株。苗龄过大的应及时更新,保持生产中以壮龄苗为主。结合挖覆土施足基肥;重施催薹肥,促使花薹粗壮;增施磷钾肥,特别是磷肥。栽培田出现零星病株,及时摘除病叶或割去病株。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如片子花、高垄花、江苏大乌嘴、湖南荆州花、叶子花等品种较抗病。四月花、细叶子则较感病。合理施肥。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不可偏施氮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分株,做到合理密植,及时除草,尤其要注意铲除田间地边的败酱草。(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