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豆蚜

豆蚜

简 介

英文名Cowpea aphid异名苜蓿蚜、花生蚜 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属同翅目,蚜科。为害豇豆、菜豆、豌豆、蚕豆、苜蓿、苕子等豆科作物。为害蚕豆、豌豆、绿豆、花生、苜蓿、甘草、苕子、槐树等。国内分布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花及豆荚的汁液,使叶片卷缩发黄,嫩荚变黄,严重时影响生长,造成减产。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山东、河北一年发生20代,广东、福建30多代。(2)越冬。主要以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在背风向阳的山坡、沟边、路旁的荠菜、苜蓿、菜豆和冬豌豆的心叶及根茎交界处越冬,也有少量以卵在枯死寄主的残株上越冬。(3)发生因素。春末夏初气候温暖,雨量适中利于该虫发生和繁殖。旱地、坡地及生长茂密地块发生重。主要天敌有瓢虫、食蚜蝇、草蛉等。

[形态](1)成虫。成虫可分为有翅胎生雌蚜和无翅胎生雌蚜2种。有翅胎生雌蚜体长为1.5~1.8mm,黑色或黑绿色,有光泽。触角6节,第l~2节黑褐色,3~6节黄白色,节间带褐色,第3节较长,上有4~7个感觉圈,排列成行。翅基、翅痣和翅脉均为橙黄色,后翅具中脉和肘脉。腹部第1~6节背面各有硬化条斑,第l节、7节各具腹侧突1对。腹管细长,黑色,有覆瓦状花纹。尾片乳突状,黑色,明显上翘,两侧各生刚毛3根。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8~2.0mm,体较肥胖,黑色或紫黑色有光泽,体被甚薄的蜡粉。触角6节,约为体长的2/3,第1、2、6节及第5节末端黑色,其余黄白色,腹部第1~6节背面隆起,有一块灰色斑,分节界限不清。各节侧缘有明显的凹陷。足黄白色、胫节、腿节端部和跗节黑色。腹管细长,黑色,约为尾片2倍。(2)卵。长椭圆形,初产下为淡黄色,后变草绿色至黑色。(3)幼虫。与成蚜相似。若蚜体小,灰紫色,体节明显,体上具薄蜡粉。

[习性]成虫、若虫有群集性,常群集为害。豆蚜繁殖力强,条件适宜时,4~6天即可完成1代,每头无翅胎生雌蚜可产若蚜100多头,因此极易造成严重危害。

[防治](1)农业防治。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残株、落叶并烧毁,以减少虫口密度。(2)化学防治。首选25%避蚜雾水溶性分散剂1 000倍液喷雾,对防治蚜虫有特效,并可以保护天敌。也以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 1 5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 6 000倍液,或20%蚜克星乳油 1 0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