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蚕豆枯萎病

蚕豆枯萎病

简 介

英文名Broad bean Fusarium wilt异名蚕豆萎蔫病 蚕豆枯萎病是蚕豆的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发生较严重,轻者减产10%~30%,重者达50%以上。

[为害症状]在开花期或接近开花期开始发病。植株各部位均可受害。(1)叶片。病叶初呈淡绿色,逐渐变为浅黄色,叶缘尤其是叶尖部分常变黑焦枯。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病叶常扭折、弯曲,干枯脱落。(2)茎基。病株茎基部上有黑褐色病斑,稍凹陷,潮湿时常产生粉红色霉层,茎基部病斑逐渐向上发展,致使茎上部分嫩尖倾斜或下垂,最后整个植株枯死。(3)根系。侧根和主根上均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条纹,逐渐发展,可导致主根变黑,皮层腐烂,主根呈干腐状,须根全部坏死并消失。病株根系弱小,极易拔出。剖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黑。

[病原]病原为蚕豆尖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 fabae Yu et Fang.属半知菌亚门真菌。(1)形态。菌丝无色或淡色,在病株上或培养基上易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座。大型分生孢子无色,弯曲,镰刀形,两端狭窄,中部稍宽,顶端细胞长而尖锐,有脚胞,3~7隔,多数为5隔,大小(44~65)μm×(3.5~4.4)μm。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长圆形,0~1隔,(9.3~14.8)μm×(3.2~3.4)μm,极少产生。(2)特性。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絮状,绯色。基质浅珊瑚红色。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26℃,最高为35℃,最低为5~6℃,酸碱度范围为pH4.5~8.9,最适为pH5.8~6.7。在偏酸性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旺盛。孢子萌发所需温度与菌丝生长相近,在24~28℃时,48小时内萌发率可达100%,10℃时孢子萌发率低于30%,30℃以上时,孢子萌发率锐减。(3)寄主。病原除侵染蚕豆外,还可侵染菜豆和豌豆。

[侵染]病原主要以菌丝体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病原在土壤中至少可存活3年,是次年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种子表面也可带菌,种子内部不带菌。播种带菌的种子引起幼苗发病。病苗在植株生长期间主要以分生孢子通过流水、农具等传播,从伤口侵入植株须根,再扩展到主根,在维管束组织的导管中生长发育,并向上蔓延。

[发生规律]土壤含水量低于65%时发病重。缺肥及酸性土壤发病重。

[防治](1)种子消毒。播种前种子用56℃温水浸种5分钟。或用种子重量0.25%的20%乳油三唑酮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2%的75%可湿性粉剂百菌清拌种。(2)农业防治。实行3年以上轮作,水田实行2年以上轮作。选择土壤含水量高于70%田块种植。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