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扁刺蛾

扁刺蛾

简 介

英文名Nettle grub异名黑点刺蛾 扁刺蛾Thoseasinensis (Walker)鳞翅目刺蛾科。为害苹果、梨、桃、李、杏、柑橘、樱桃、枣、柿、枇杷、核桃等40多种植物。

[为害症状]2龄幼虫取食叶肉,3龄后咬食表叶皮成穿孔,5龄后大量蚕食叶片,严重时食光叶片。

[发生规律](1)世代。北方每年发生1代,长江下游地区2代,少数3代。(2)越冬。老熟幼虫在树下3~6cm土层内结茧以前蛹越冬。(3)时期。1代区5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开始羽化、产卵,发生期不整齐,6月中旬至8月上旬均可见初孵幼虫,8月为害最重,8月下旬开始陆续老熟入土结茧越冬。2~3代区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3代幼虫发生期为9月上旬至10月。以末代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

[形态](1)成虫。成虫体、翅灰褐色,后翅颜色较淡,体长10~18mm,翅展25~35mm。前翅2/3处有一褐色横带,雄蛾前翅中央有一黑点。前、后翅的外缘有刚毛。(2)卵。长椭圆形,淡黄绿色,随着卵的发育,色渐变深,孵化前转暗褐色,长约1.1mm。(3)幼虫。体长22~35mm,扁平椭圆形,背隆起。每体节有4个绿色枝状毒刺,其中虫体两侧边缘的1对较大,亚背线上的1对较小。中背线灰白色,体背中央两侧各有1个明显的红点。(4)蛹:匿于茧中,长椭圆形,灰白色,羽化前转褐色。(5)茧:钙质,硬而脆,灰褐色,长14~15mm。 生活习性 [习性](1)成虫。成虫多在黄昏羽化出土,昼伏夜出,飞翔能力和趋光性均较强。成虫羽化后即可交配,2天后产卵,多散产于叶面上。每雌产卵10~200粒,平均100粒左右,产卵期3~4天。(2)幼虫。初孵幼虫行动迟缓,极少取食,两天后蜕皮。蜕皮后的幼虫先在叶面取食叶肉,残留下表皮。7~8天后,幼虫开始分散为害。幼虫6龄起可取食整个叶片,一般从叶尖开始取食,将叶片吃成齐茬,最后只剩叶柄。老熟多在夜间下树入土结茧。下树时间在晚上20时至次日晨6时,以午夜2~4时下树最多。在土中结茧的深度和距树于的远近与树干周围的土壤质地有关。黏土地结茧部位浅且距树干远,茧比较分散,腐殖土和沙壤土结茧部位深,距树干近,而且较密集。

[防治](1)农业防治。在幼虫下树结茧之前,疏松树干周围的土壤,以引诱幼虫集中结茧,然后结合冬耕,挖除树基四周土壤中的虫茧,减少虫源。结合修剪,敲碎毁灭附在枝条上的虫茧,或连枝条剪除,杀灭幼虫。(2)物理防治。设置黑光等诱杀成虫。(3)生物防治。如果发现刺蛾初寄生茧的顶端,有一被寄生蜂产卵留下的小孔,则可将茧采集回来放在有孔的竹篓等容器内,挂在果园中,让寄生蜂的茧羽化飞出。(4)药剂防治。在茶丛两侧和茶丛中下层叶背喷施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悬浮液,使用浓度为1~100亿个病毒/ml,或青虫菌粉剂(100亿活孢子/g)500倍液,或杀螟杆菌粉剂(100亿活孢子/g)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 1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 5 000倍液,或21%增效氰马乳油 3 0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 3 000倍液。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