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桃树侵染性流胶病

桃树侵染性流胶病

简 介

英文名Peachtree Botryosphaeria gummosis异名桃树疣皮病、桃树瘤皮病 桃树侵染性流胶病分布广泛,发生普遍。

[为害症状](1)枝干。有皮孔流胶和伤口流胶2种类型。皮孔流胶初期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稍隆起的疤斑;随后疤斑逐渐扩大和隆起,大小不等(直径5~13mm,高4~10mm );最后疤斑破裂,一般从疤斑中央溢出胶液,胶液初呈无色透明体,凝结后渐变红褐色。疤斑潮湿时触摸质感柔软,干燥时变硬。剖开疤斑,可见其皮层变褐坏死,皮层下充满粘稠胶液,木质部表面亦变褐色。伤口流胶主要指果实、枝干等出现虫口、裂口、机械伤口后,随即在伤口边缘出现流胶,胶液特征及其变化同皮孔流胶。(2)果实。由果核内分泌黄色胶质,溢出果面,病部硬化,有时龟裂。(3)植株。病重时全树衰弱,最后枯死。

[病原]病原为茶藨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ibis Tose Gross.et Dugg.属子囊菌亚门真菌。(1)形态。分生孢子器近球形,大小为150~242)μm×(77~120)μm,分生孢子为单孢,无色,长椭圆形,大小为13.5~27.2)μm×(4.0~10.2)μm;子座内的假囊壳扁圆形,大小(170~300)μm×(150~250)μm,具假孔口,内产生很多棍棒形子囊,大小为(42~93.5)μm×(11.4~16.2)μm;子囊孢子单抱,无色,卵圆形,大小为(15.4~26.9)μm×(10.5~15.4)μm。在PDA培养基上培养,菌落呈扁圆形,绒毛状,颜色初呈白色,后变为灰色,4~5天后转为黑色,PDA培养基亦变为黑色。燕麦培养基,25.9C,光照与黑暗条件各12小时交替培养,10天后有分生孢子产生。在田间发病的枯枝上,有时可发现黑色炭质子实体,显微镜下检查切片,可见1个子座内混牛多个分生孢子器或子囊腔。(2)特性。菌丝在15~35℃范围内均能生长,以25~35℃为适宜,4℃和40℃不能正常生长。病菌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在3~10之间都可以生长,以pH值5和6生长最好。

[侵染]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被害枝干部越冬,第2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皮孔、伤口侵入。

[发生规律](1)时期。一年中有2个发病高峰期,分别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2)品种。黄桃系统较白桃系统易感病。(2)气候因素。从4月份开始,只要有降雨过程就会释放孢子。(3)栽培因素。土质瘠薄,肥水不足,负载量大,均可诱发该病。

[防治](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岗山早生、白花等,还要加强苗圃管理,培养健康无病桃苗。低洼积水地注意开沟排涝。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控制树体负载量。结合冬剪,清除被害枝梢。(2)药剂防治:桃树萌芽前用抗菌剂102的100倍液涂刷病斑。开花前刮去胶块,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克加5%硫悬浮剂250克混合涂抹。从5~6月份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每15天喷1次,连续3~4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