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梨大叶蜂

梨大叶蜂

简 介

英文名 梨大叶蜂学名Cimbex nomuraeMarl.膜翅目,锤角叶蜂科。我国新纪录种。寄主梨、山楂、樱桃、山定子、木瓜。

[为害症状]幼虫食叶成圆弧形缺刻,严重时把叶片吃光;成虫咬伤嫩梢的上部吸食汁液,致梢头萎枯断落,影响幼树成型。

[发生规律]山西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茧里于土中越冬。第2年3月下旬至4月化蛹。蛹期20~30天,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成虫发生期。

[形态]成虫体长22~25mm,翅展48~55mm,淡红褐色。体粗壮,体、足密被细毛。头黄色,单眼区、额两侧缘暗黑色,复眼黑色椭圆形,触角10节棒状,棒状部由5节愈合而成,触角两端黄褐色,中部黑褐色。前胸背板黄色,中胸盾片前部具“V”形沟,沟前和其两侧至后缘,形成3块隆起,上生黑褐斑。中胸小盾片和后胸背板后缘黄褐色。前翅前半部不透明,暗褐色,后半部及后翅透明、淡黄褐色。3对胸足依次渐大,各足基节至腿节黑褐色,胫节以下红褐色。腹部9节,1~3节和4~6节的后缘黑褐色,余部黄至黄褐色;背线向后渐窄至第7节,黑褐色。卵长0.。mm,椭圆形略扁,淡绿色至黄绿色。幼虫体长50mm左右,头较前胸宽,向后渐细。头部半球形,黄至橙黄色,头两侧各具1单眼,单眼及其周围黑色。胸足3对,腹足8对。体表多横皱纹,常与体节形成横褶,体黄色,背线黑色较宽,中央为淡黄色细线,前胸至第7腹节背线由2纵列长方形黑斑组成,第8腹节以后体表无黑斑,透视内部呈淡黑色。幼虫共5龄,各龄体色斑纹变化较大,1龄全体黑色,2~4龄头黑色,胴部灰白至白色,疏被白粉:气门上线每节有1个大黑斑,背线同老熟幼虫。蛹裸蛹,长25~30mm,乳白色至黄褐色。茧长椭圆形,黑褐色,革质较坚硬,外部粗糙。

[习性]成虫经数日取食后交配产卵,卵期7~10天。5月上中旬幼虫孵化,幼虫期40~50天,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落地入土结茧化蛹,以幼虫在茧内越夏、越冬。成虫喜白天活动,9时后活跃,多在距山楂嫩梢梢顶6~10cm处把嫩茎咬伤吸食汁液,2~3分钟为害1梢,后转换附近嫩梢继续为害。卵散产在近叶柄的叶肉内,每叶1粒,每雌可产卵数十粒。幼虫喜栖息于叶背,以胸足抓附叶背,腹部向侧卷曲,致整体呈圆环形。受惊扰时各体节分泌出黄绿色水珠状汁液,高龄时常呈喷射状射出。老熟幼虫以胸足、腹足抓附叶片,然后咬断叶柄,虫体随叶飘落地面,爬行寻找越冬场所入土,多在6cm深处结茧。

[防治]翻树盘挖茧。结合管理捕杀幼虫。成虫为害期在幼树上进行网捕成虫。此虫多零星发生,不需单独用药防治,幼虫为害期防治其他害虫时可兼治此虫。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