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梨潜皮细蛾

梨潜皮细蛾

简 介

英文名Pear bark miner异名梨潜皮蛾、梨皮潜蛾、潜皮蛾等,俗称串皮虫 梨潜皮细蛾学名:Acrocercops astaurota (Meyrick),属鳞翅目,细蛾科。为害梨、苹果、李等25种植物。国内分布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江苏、浙江等省,最南采地浙江杭州,华北密度较大。安徽、湖北、贵州及以南各省均未发现。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

[为害症状]幼虫多在枝干表皮下蛀食,初蛀成线状弯曲的隧道,后隧道汇合成片,致表皮枯死爆裂翘起,影响树势,偶有为害果实者,于皮下蛀食。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代。以3~4龄幼虫在被害枝的表皮下越冬。表皮光滑的树种,柔嫩的1~3年生枝条,产卵多,受害重。幼虫和蛹的寄生性天敌种类较多,已知种类有潜蛾姬小蜂、稀棘小蜂科、圆顶跳蜂科1种、长尾小蜂科1种及姬蜂科l种。上述天敌寄生率均较低。

[形态](1)成虫:体长3~5mm,翅展8~11mm,银白色,复眼红褐色,触角丝状长于前翅,梗节有黑环;胸背生有褐色鳞片;前翅披针形银白色,具金黄至褐色宽斜带5条,翅端和基部各具1狭纹,后翅狭长灰褐色,前后翅缘毛极长。腹部背面褐色,腹面白色,各腹节基部褐色。(2)卵:长0.8mm,扁椭圆形,水青色半透明,卵面具网纹。(3) 幼虫:共8龄,1~6龄称前期幼虫,体扁平乳白,头黄褐色;胸部较腹部宽大,腹部第1节窄小,各腹节两侧具齿状突起,胸足、腹足退化。7~8龄称后期幼虫,体圆筒形稍扁,头壳褐色近半圆形,中、后胸背、腹面前缘具小刺数列。胸足3对,微小,腹足退化,各体节腹面中央较骨化。(4)蛹:长5~6mm,初浅黄后变深黄色,罗触长于腹末。(5)茧:长肾形,长9mm,丝质,黄褐色。

[习性](1)成虫:成虫羽化、交尾、产卵均在夜间,白天栖息于树冠下部枝叶上。飞翔力弱,多在树冠周围及树的中、下部活动。趋光性弱。成虫对产卵场所有较强的选择性。一般喜欢在表皮光滑、柔嫩的1~3年生枝条上产卵。(2)幼虫:幼虫孵化后直接从卵壳下潜入树皮或果皮,造成线状隧道。幼虫蜕皮处隧道常弯曲扩大。随着龄期的增长,隧道逐渐加宽,5龄后隧道合并连片,最后受害枝的表皮片状剥离。幼虫老熟后在翘皮下吐丝结茧化蛹。

[防治](1)农业防治:梨潜皮细蛾幼虫为害状明显可见,结合果树冬剪,刮除翘皮,消灭在此越冬的幼虫。(2)药剂防治:①室温8~19℃时,每立方米苗木接穗用溴甲烷45g密闭熏蒸6小时。②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往树上喷布80%敌敌畏热雾剂,或杀灭产卵前的成虫。在发生严重的果园,第1次喷药7~10天后再喷1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