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舞毒蛾

舞毒蛾

简 介

英文名Gypsy moth异名秋千毛虫、柿毛虫、松针黄毒蛾 舞毒蛾学名:Lymantria dispar(Linnaeus),属鳞翅目,毒蛾科。为害柿、苹果、梨、杏、李、樱桃、山楂、柑橘、核桃、稠李、杨等500余种植物。国内发生面较广,仅广东、海南未见。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叙利亚、伊拉克、伊朗、以色列、黎巴嫩、土耳其及欧洲、北美洲。

[为害症状]幼虫食叶,亦啃食果皮,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吃光。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代。以卵块在树体上、石块下、屋檐下、梯田壁等处越冬。一般靠近山区的桑园受害较重。已知天敌近200种,常见的有舞毒蛾黑瘤姬蜂、喜马拉亚聚瘤姬蜂、脊腿匙宗瘤姬蜂、舞毒蛾卵平腹小蜂、梳胫饰腹寄蝇、毛虫追寄蝇、隔离狭颊寄蝇等。

[形态](1)成虫:成虫雌雄异型。雌虫体长25~30mm,翅展78~93mm。体、翅污白色。前翅有许多褐色深浅不一的斑纹。前、后翅外缘翅脉间有黑褐色斑点。腹部粗大,末端有浓密的黄褐色毛。触角黑褐色,栉齿状。雄虫小,体长约20mm,翅展41~54mm。体、翅暗褐色。前翅前缘至后缘有较明显的4条浓褐色波浪纹,后翅颜色略淡。前、后翅外缘颜色较深并成带状。腹部细小。触角褐色,羽毛状。(2)卵:圆形,或椭圆形,长约0.9mm。初期为灰白色,以后逐渐变为紫褐色,有光泽。卵块长径约2~4cm,上覆盖黄褐色短毛。(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0~70mm,头黄褐色正面有“八”字形黑纹;胴部背面灰黑色,背线黄褐,腹面带暗红色,胸、腹足暗红色。各体节各有6个毛瘤横列,背面中央的1对色艳,第1~5节者蓝灰色,第6~11节者紫红色,上生棕黑色短毛。各节两侧的毛瘤上生黄白与黑色长毛1束,以前胸两侧的毛瘤长大,上生黑色长毛束。第6、7腹节背中央各有1红色柱状翻缩腺。(4)蛹:长19~24mm,初红褐后变黑褐色,原幼虫毛瘤处生有黄色短毛丛,腹部末端有一钩状突起。

[习性](1)成虫:成虫有趋光性,雄蛾白天飞舞于冠上枝叶间,并寻找雌虫交尾。雌蛾体大笨重很少飞行,常静伏在树干上,或树枝分杈处的下面,或在屋檐下等隐蔽处,等候雄虫前来交尾,并在此产卵。产卵时腹部蠕动,摩擦鳞粉,并将腹部末端之黄褐色鳞毛盖于卵块表面。每雌产卵1~2块,每块有400~500粒。产卵后的雌成虫常死在卵块附近。(2)幼虫:成虫产卵后第7天,幼虫即在胚内发育完全,但并不孵出,而在卵壳内滞育越冬。初孵幼虫于卵块上待一段时间后,便群集于叶片上,白天静止于叶背,夜间取食活动。幼虫受惊则吐丝下垂,可借风传播扩散。2龄以后则分散取食。白天藏匿在树皮裂缝中,或爬到树下的土、石块缝中隐藏。傍晚时成群上树取食,天亮后又爬到树下隐蔽。4龄以后虫体增长显著,食量剧增,为害最重。幼虫老熟爬至树皮缝,或树下杂草丛中及土、石缝内结茧进入前蛹期,2天后幼虫蜕最后1次皮化蛹。蛹期11~16天。

[防治](1)农业防治:冬、春季结合果树修剪,将树皮、地堰及石缝中卵块挖出,集中消灭。在幼虫群集为害尚未分散之前,应及时连叶带虫剪下杀死。利用幼虫白天下树潜伏习性,在树干基部堆砖石瓦块,诱集2龄后幼虫,白天捕杀。成虫羽化期,在地堰缝中,树干附近捕杀成虫及卵块,或将卵块置于纱笼中,保护寄生蜂正常羽化,之后再集中处理卵块。(2)物理防治: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桑园落卵量。(3)药剂防治:幼虫白天下树隐蔽的习性,在树干上涂50~60cm宽的药带,采用高浓度残效长的触杀剂,毒杀幼虫,或在树干直接喷残效期长的高浓度触杀剂。在傍晚以前喷药效果最好。也可以在3龄前幼虫发生盛期喷洒药剂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25%灭幼脲悬浮剂2 000倍液,或青虫菌6号500~1 000倍液,或10%二氯苯西醚菊酯2 000倍液,或10%天禾星乳油 5 000倍液,或2.5%绿色功夫3 000倍液,或2.5%天王星3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 000倍液,或20%米满1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剂2 000倍液,或35%赛丹乳油 2 000~3 000倍液,或25%辛?甲氰乳油 2 000~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 1 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此外,也可用病毒虫尸加水3 000倍稀释成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液,在幼虫3龄前喷洒。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