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桃蛀螟

桃蛀螟

简 介

英文名yellow peach moth,Peach pyralid moth,cone moth异名桃蛀野螟、桃蠹螟、桃斑螟、豹纹斑螟、桃实螟、桃蛀虫等 桃蛀螟学名:Dichocrocis punetiferalis (Guenée),属鳞翅目,螟蛾科。为害桃、柿、核桃、板栗、无花果、松树、棉、姜等。国内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南缘,东接前苏联东境、朝鲜北境并临海边,西面自山西、陕西西斜,至宁夏、甘肃后,折入四川、云南,再向西展,止于藏东三江流域。黄河以南局部地方,密度颇高,能致多种果木严重受害。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及北美洲。

[为害症状]幼虫多从桃果柄基部和两果相贴处蛀入,蛀孔外堆有大量虫粪,幼虫取食果肉,并使受害部位充满虫粪,虫果易腐烂脱落。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我国北方各省一年发生2~3代,南京4代,江西、湖北5代。(2)越冬及初次虫源:主要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桃果、树皮裂缝、乱石缝隙及各种寄主茎秆等处越冬;也有少部分以蛹越冬。

[形态](1)成虫:体长10mm左右,翅展25~28mm。全身橙黄色,下唇须两侧黑色,前胸两侧的披毛上有一黑点,体背及翅的正面散生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腹部背面与侧面有成排的黑斑。(2)卵:椭圆形,稍扁平,长径0.6~0.7mm,短径约0.3mm。初产下时乳白色,后渐变为红褐色。表面具密而细小的圆形刺点。卵面满布网状花纹。(3)幼虫:老熟时体长18~25mm,体色多变,有暗紫红色、淡褐色、浅灰色等,腹面淡绿色,头、前胸背板和臀板褐色,身体各节有粗大的灰褐色瘤点。3龄以后,雄性幼虫第5腹节背面有2个暗褐色性腺。(4)蛹:体长10~14mm,纺锤形,初化蛹时淡黄绿色,后变深褐色,腹部末端有细长卷曲钩刺6个,茧灰褐色。

[习性](1)成虫: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性,对糖醋味也有趋性,白天停歇在叶背面,傍晚以后活动。(2)幼虫:初孵幼虫先在果梗、果蒂基部吐丝蛀食果皮后,从果梗基部沿果核蛀入果心为害,蛀食幼嫩核仁和果肉。果外有蛀孔,常由孔中流出胶质,并排出褐色颗粒状粪便,流胶与粪便黏结而附贴在果面上,果内也有虫粪。老熟幼虫一般在果内或结果枝上及两果相接触处,结白色茧化蛹,也有在果内化蛹的。

[防治]由于桃蛀螟寄主多,且有转换寄主的特点,在防治方法方面,应以消灭越冬幼虫为主,结合果园管理除虫。桃果不套袋的果园,要掌握关键时期喷药防治。(1)农业防治:①冬季清除玉米、向日葵、高粱、蓖麻等遗株,在4月份前处理完毕,并将桃树老翘皮刮净,集中处理,以消灭越冬幼虫,是防治桃蛀螟的重要措施。②桃果套袋,早熟品种在套袋前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喷药1次,以消灭早期桃蛀螟所产的卵。④拾毁落果和摘除虫果,消灭果内幼虫。(2)物理防治:桃园内点黑光灯,或用糖、醋液诱杀成虫,可结合诱杀梨小食心虫进行。(3)药剂防治:不套袋的果园,掌握第1、2代成虫产卵高峰期喷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有效。一般早熟品种喷药2次,第1次5月下旬末,第2次6月上中旬之间。中熟品种喷3次,第1次6月初,第2次6月中下旬之间,第3次7月上旬,如7月初采收,第3次不必喷。晚熟品种喷4次,第1次6月上中旬间,第2次6月下旬,第3次7月上中旬间,第4次7月下旬。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