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山楂枯梢病

山楂枯梢病

简 介

英文名Hawthorn fruit-bearing shoot withering异名山楂枝枯病 山楂枯梢病主要造成果枝花期枯萎,枯梢率在15%~30%。山东、辽宁、河南、河北等。

[为害症状]2年生果桩首先发病,皮层变褐,整桩腐烂,继而顺桩向下扩展,当病斑延及果枝基部时,当年生果枝迅速失水凋萎、干枯死亡。枯梢不易脱落,可在树上残存1年之久。病斑暗褐色,病健组织间有清晰界限,后期干缩下陷,密生灰褐色小粒点,在潮湿条件下,小粒点顶端溢出乳白色卷丝状物,为病菌的分生孢子角。

[病原]病原为葡萄生壳梭孢菌Fusicoccum viticolum Reddick,属半知菌亚门,球壳抱目,壳棱抱属,葡萄蔓枯壳梭孢菌。有性阶段为Cryptosporella viticola (Red.) Shear.,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白色绒状,以移植点为中心呈轮纹状扩展,但在PDA培养基上不产生孢子。分生孢子有2种形态,一种是梭形孢子,初生孢子单胞,无色,老熟后有的孢子中间产生隔膜,变为双胞,其大小为(4.5~12.3)μm×(2.5~7.8)μm;另一种为丝状的柄生孢子,大小为(18~30)μm×(1.1~1.5)μm。在自然条件下,病菌在表皮内产生分生孢子器,器壁革质黑色,器内分隔几个腔。

[侵染]山楂枝枯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树的2~3年生果桩内越冬,每年5月中旬开始发病,分生孢子器成熟后遇雨水或在潮湿条件下涌出大量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各种伤口、枯芽、死芽等处侵入为害。大树从5月中旬至10月下旬均可发病,盛期在开花期,此时由于叶片刚展开不久,不能制造养分,所需养分只能从上年贮存下来的营养中取得,而花期仅有4~6天,造成树体本身营养供不应求,枝条虚弱,使潜伏在果桩内的菌丝乘虚而入,大量扩展,分泌毒素,导致枝梢很快枯萎。秋末一部分病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器潜伏在果桩内越冬;另一部分进入病梢和果实,并随之进行传播蔓延,这些病菌都能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

[发生规律](1)寄主抗性:进入结果期的大树,随着树龄的增长,病梢率也逐渐增加。当年生果桩基部的直径0.3cm以下时发病重。生长势弱的树发病较重。内膛枝生长势较弱,病梢率常高。(1)寄主抗性:未结果的幼树,生长旺盛,不发病;结果期大树,随着树龄的增长,病梢率逐渐增加。(1)菌源因素:该菌是弱寄生菌,果桩可以带菌,但是否致病取决于枝条生长势,一般生长势强的树发病较轻,生长势弱的树发病较重。同一株树,树冠外围枝生长势较强,内膛枝生长势较弱;幼龄结果树生长势较强,老龄结果树生长势较弱,后者病梢率常高于前者。(2)栽培因素:病害发生与土壤条件和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山岭薄地、管理粗放的园片,发病率高;土层较厚,管理条件好的园片,发病率较低。

[防治](1)农业防治:采收后深翻扩穴,每株施基肥200~250kg,并在花前2~3周、花后10天、6月中下旬种子硬核前、8月中旬果实着色期,适当追施氮、磷、钾肥,能使当年病梢率显著下降。若连续3年如此施肥管理,当年生果桩基部粗壮,就能基本控制病梢出现。另外加强修剪,促进通风透光,防止结果部位外移,控制大小年,也是控制病梢的有效措施。及时剪除病梢集中烧毁病梢,以减少菌源,控制病害发生。(2)药剂防治:①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②5~6月份间进入雨季后喷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6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隔15天喷1次,连续2~3次。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