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辽梨木虱

辽梨木虱

简 介


辽梨木虱学名Psylla liaoli Yang et Li同翅目,木虱科。寄主山梨、白梨、洋梨。

[为害症状]成虫刺吸嫩枝和叶的汁液,叶片受害严重时产生失绿斑块,甚者枯黄早落;若虫刺吸1~3每年发生枝条和芽的汁液,特别是早春发芽前越冬若虫刺吸枝条汁液,造成伤流常将枝条湿润,重者发芽迟缓,甚至枯死。病原物侵染循环发生因素[发生规律]山西每年发生2代,以二龄若虫于枝条上越冬。

[形态]2.1成虫体长2.8~3.5mm,体色个体间变化较大,多数为淡黄褐色,第1~3腹节淡红色,有的个体腹部腹面淡绿色;一般雄虫体背多呈暗褐至黑褐色。头顶中央具1纵沟,复眼红褐至暗褐色,单眼淡红色;触角丝状10节,末端有1对毛呈叉状。前胸背板窄弧形,色较淡;中胸发达隆起、淡黄褐色,前盾片前部和盾片两侧色深;中胸及后胸小盾片色均淡;翅透明,前翅后半部多为黑褐色。后足基突锥状,胫节有5个黑端距,基附节端部两侧各有1黑色爪状距。2.2卵长0.40~0.43mm,宽0.16~0.20mm,略呈椭圆形,基部具短柄牢固刺入叶组织内;初产淡黄白色,渐变淡黄色。若虫共5龄,老熟时体长2.1mm,宽1.7mm,淡橙色,有的头胸部为淡黄绿色;第1~3腹节淡红色;翅芽黑色;复眼红色;体背面有2纵列黑斑。体与足上均生有白色刚毛。初孵若虫体长0.35~0.4mm,扁平、淡黄白色,生白色长毛。二龄体淡橙黄色,触角、足及腹部黑色;头胸背面出现黑斑。1~2龄若虫的口针长为体长的1.5~2倍。3龄开始出现翅芽,口针长略超过后足基节。 

[习性]4月中旬至4月底为越冬代成虫羽化期,羽化后2~4天开始交配、产卵。第一代卵期8~10天,若虫期30~40天,成虫发生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羽化期6月中旬至6月底。第二代卵期7天左右,以第二代二龄若虫越冬,若虫期280~300余天。成虫寿命20~30天。成虫白天活动,高温时较活跃,喜于叶背、叶柄及嫩枝上栖息为害;受惊扰作短距离飞行。卵散产在叶缘锯齿内,每个锯齿内产1粒卵,偶有2~4粒产在一起者,少数可产在叶柄和主脉上。第一代若虫主要在叶腋内栖息为害,第二代若虫在芽腋、短枝鳞痕翘皮下及1~3每年发生枝分权的皱缝中。常数头在一起,口针经常刺入寄主组织内,很少活动,转移时拨出口针活动,爬行缓慢。若虫的排出物为乳白色蜡质状粘稠液,附有肛门上似弯曲的蜡丝不易脱落,常与虫体等长,有的为体长的2~3倍,过长的排出物常断落,掉在下部枝叶上不粘着而滚落地上,这同中国梨木虱显然不同。老熟若虫多爬到叶缘或叶尖附近脱皮羽化。第二代若虫孵化后,爬到芽腋等场所,口针刺入寄主固着为害。生长发育很缓慢,直到10月下旬、11月上旬才陆续脱皮为二龄休眠越冬。

[防治]参考中国梨木虱。花前施药为宜。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