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香蕉束顶病

香蕉束顶病

简 介

英文名Banana bunchy top 束顶病是香蕉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病率一般为3%~5%,重则30%,甚至高达80%以上。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香蕉产区,包括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和台湾等省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害。

[为害症状](1)根系。病株根系生长不良,时有烂根现象。(2)叶片。感病植株矮缩,新长出的叶片一片比一片短而窄小,叶片硬直,并成束长在一起,由此而得名束顶病。病叶硬而脆,易折断,叶脉呈现断断续续、长短不一的浓绿色条纹,亦称青筋。(3)花器。成株感染后不能孕穗现蕾;若孕穗后期感病,则停止抽穗;若在初穗期患病,则蕉穗生长停滞,穗轴不能下弯;后期感病虽能抽出花序,但雄花花瓣外卷,易脱落,花瓣边缘灰白色,内缘浓绿色。(4)果实。若现蕾时发病,可结蕉,但果实少而小,紧缩不开展,肉脆而无味。(5)植株。香蕉一旦感染束顶病,植株便会变得矮小,最后病株枯死。

[病原]病原为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

[侵染]病原由香蕉交脉蚜传播引起。带毒的蕉株吸芽可远距离传播,是蕉株初次发病的主要病源。机械损伤、汁液摩擦和土壤不能传病。而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带毒的繁殖材料。

[发生规律](1)寄主抗病性。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2)苗种。香蕉苗种小同,发病率差异大。同样的栽培管理,脱毒试管苗发生轻,吸芽苗发生较重。(3)气候因素。冬季气温偏暖,翌年4~5月气温回升快,晴天干旱、雨量少,有利蕉蚜发生,发病重。

[防治]应用无病香蕉试管苗是控制束顶病发生关键措施。对更新香蕉园和新植区尤为重要。蕉园机械深耕50~60cm,露晒10~15天,实行双行高畦深沟种植,畦面宽4~5m,两边开深沟40~50cm,畦面按株行距2.5m×2m,“品”字型开穴,规格为0.6m×0.6m×0.6m,每公顷挖2100穴,合理疏植,以营造不利于病害发生和蔓延的田间小气候环境。强化健身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灌溉,湿润交替,能保持土壤的通透性,有利根系的生长,发病较轻。要注意排水。实行轮作,改善生态环境。挖除病株,控制病源。清除园内杂草杂物和病、老叶,集中园外烧毁,保持园内清洁卫生,及时除去吸芽,适时断蕾,套袋保果,木桩支撑蕉树,高标准进行管理。果实套袋。杀灭害虫防病。

更多问题,点击联系我们给我们您宝贵的建议。

相关版权声明

溯农-只做有身份的产品-官网

点击这里关注溯农,获取更多农业知识